好了,基本介绍完毕了。有兴趣的就往下看吧。
作品相关 人间五十年
二十二世纪,人类科技在高速发展数百年后,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相航法的发现证明了宇宙探索的无限前景。然而因正相航法代价高昂,并未广泛运用。
二十五世纪初,人类在进行反相航法研究时,发现了时空裂缝。在进行了多次试验后,发现现有的空间中存在一些如平行片层一般的空间间层存在。这些平行空间多数变幻莫测,不但无法进一步探索,每次实验还会造成实验仪器和人员的伤亡,因而此方方面试验迅速被禁止了。
直到二十五世纪中期,一位姓名不详的研究人员在对前代资料进行归纳汇总时发生了兴趣,秘密地重新进行了试验。他的试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在与我们所处的空间平行的空间片层中,存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密闭空间,那里拥有古典文明!这个世界自称天界,而且他们早已知晓人间的存在,并掌握有简便的穿越空间的办法。一时间,新的世界带来的不是交流而是恐慌。但没过多长时间,人间开始多方面与天界交流,对天界的发现有:
这个世界的大小难以估量,因其与人间完全平行,也许有我们的世界那么大也说不定。总之,不能简单的将其认定为一个“空间稳定岛”,那里是一个庞大而相对完整的世界。
该世界拥有远古文明,文明程度远次于人间。社会主要分为宗教界、武士和平民三部分。宗教界高层掌管天界政务,委派武士贵族镇守四方六十四郡。宗教阶层和武士阶层基本都拥有多少不同的超越凡人的神力,在他们身上,人类首次证实了魔法和修炼在某种层面上能够超越现代文明的事实。幸而,拥有神力的神将阶层人数不多,神力强大的更少,不至于对极度发达的人间界现代文明造成致命威胁。然而,天界虽然拥有人间的一切自然景观,却根本不存在高空(太空)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这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一向认为天空是灵魂憩居之所,只有人死后魂飞魄散才会到达那个地方
人间的科学家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天界空中二百至一千五百米左右有一个不确定的空间裂层,任何物体到了那里都会烟消云散、不知所踪。这一条“天空定则”后来在除了人间之外各平行空间均得以验证,从而证明这些世界都是没有天空的世界。为平行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只有人间拥有完整的空间,并与真实宇宙相连。得知这个研究成果后,天界人并不吃惊,反而自豪地认为:正因为天空被压缩到了最近的距离,他们成为了天空之子,因此拥有人类无法获得的超级神力。事实上,后来人类也验证到,哪怕是人间出生的人,只要有一定资质,在天界修行取得的成果和速度都是人间的数倍。好在拥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人间并不很在意这些区别。
这一条天空定则,注定了在人类世界大行其道的空军和宇宙军,在这些世界里毫无作用。
在发现了天界之后,人类世界与之和平相处,并进行着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还从天界处得知半稳定空间幻界、神秘世界灵界的存在。然而当时人类的注意力不在那里,天界对于人间来说,不过是个美丽的桃源公园而已。
到了二十六世纪,人类取得了四百年来的最大科学成果:廉价的反相航法研究成功了,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宇宙时代。
随即,是扩张、殖民与征服……
然后,又有敌人的反扑、偷袭……
从二十六世纪开始,人类文明开始因战争出现小范围的反复。遭到进攻时,文明会有所衰退;和平时期,又能慢慢恢复到战前的状态。然而,到了三十世纪末,人类遭到了最大一次的外星种族入侵。整个地球被征服长达十五年之久,史称为“大时代”。民兵组织起家的地球联合军在英雄司徒王的带领下,逐渐融合地面反抗势力、从各种渠道取得前代文明成果,一步步地壮大自己的力量、打击入侵者。最后终于在三十世纪末开始全面反攻。司徒王率军攻下古中国西部后,以天险环绕的四川盆地为作战基地,积极扩展。后于二九九二年左右扫平东亚大陆和中南半岛的所有敌军,移军部至华东地区。因江东秣陵(古南京)地势相对险要,司徒王军据其建城。外星入侵者占据城市之后,大多将原来的建筑设施夷为平地,另外构造自己的建筑。在地球联合军的反攻战中,为了尽量减少伤亡,更是不惜成本地动用重火力。其时虽然地球大部已光复回人类手中,但得到的只是赤地千里和城市废墟。司徒王眼望燃烧的大地和天空,断然道:“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都是从无到有。不必气馁,这世界由我们从头再来。定都于此,重建人类历史之不世功业!”众军得闻此言,鼓舞雀跃。新城因此取古名“建业”为名,是为人类重建第一城--建业。
此时最后的外星入侵军盘踞在台湾--琉球--日本岛链上负隅顽抗。地球联合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登陆作战,均以惨败告终。地球此时已经非常荒芜,没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供联合军慢慢打下去。司徒王当即决定动用重力弹攻击西太平洋地震带,认为造成的强烈地震使得台湾岛东部陆沉三分之一,并分裂成三块。琉球岛链中则从海中产生两个大岛,整个改变了西太平洋战略结构。消灭了台湾、琉球两处外星入侵军主力后,外星入侵者宣布投降。地球联合军将其解除武装后押上星际飞船,将航行程序锁定为亚光速航行一千年后,将剩余敌军流放入茫茫宇宙中。
大时代的战争虽然结束,然而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和斗争才刚刚拉开了序幕。通过十几年的战争,地球联合军零零星星地取回了一些前代极度发达文明的零星碎片,普遍科技水准大致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当。但首先面临的是粮食供应问题:农业全毁,在重整大地获得收成前得靠仅有的储备资源养活三亿六千万人口,因此发布人口生育禁令,非特殊情况经批准者不许生育子女。用了接近十年,到了三十一世纪初方才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开始分批解除人口生殖禁令。
在十几年的战争中,人类得到的只是一些残破不堪的城市废墟。唯有外星人最后的据点,日本的新京都基本保留了城市结构和大部分建筑。司徒王执意要在建业都首先开始建设,而不肯将地球联合军机构迁入现成的新京都。但地球联合军的主要高级干部中,有日本籍干部数十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强烈要求重建新京都。出生入死的军人集体上书要求是难以拒绝的。于是司徒王批准他们一伙日籍军官负责重建新京都。
慢慢的,科技得以发展、人们得以生息、农业得以恢复,整个地球的重建工作都慢慢的上了轨道。因大战后幸存的人口已经不多,地球联合军采取了定点重建的方法:在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重点清除污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生产;在原有世界的一些国际性大城市的基础上,或在原址、或择更好的新址重建城市。然而,大时代结束时幸存的成规模的民族相当有限,各大民族的人们基本上以几个第一批建成的城市为中心开始定居、生活,而更为广大的大陆上往往千里无人烟。这种现象甚至到了几十年后都没有明显改变,地球上出现饿狼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后建的大城市辐射形的人口居住生存状况。在大城市间则有大量广袤的无人区。
城市逐渐增多后,开始制定发展规范。地球联合军当时制定的规范是:
顶级城市:称为“都”,属国际性超大城市或政治意义最为重要的城市。此类城市共有五个:建业都、新京都、中都、大西洋都和新罗马都。
大城市:辅助性城市,为地区中心。
地区(专区):人民自发群居形成,无城市建制。
原则上,只有代表一个大地区的中心的城市,才能取得“都”的称号。然而,东亚就拥有三个“都”级超大城市。其中内情直接关系到地球联合军中的派系斗争:
日本的新京都,以地球联合军中日裔军官为主导。同时新京都是人类幸存的最后一个完成城市,重建较易,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移民。不到十年,已经俨然成为地球上第一大都市。
亚洲大陆上,本来有了建业都,已经可以不考虑再建设更多的超级城市。然而,地球联合军中出现了强烈的异议声音。不外有如下理由:
建业都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北面大江。作为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发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超大规模城市,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处南方,地下水过于发达,防御工程和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高昂。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口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高级军官人数极多,但正因为人数多,多到了分派系对抗的地步--他们截然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数是最早加入地球联合军的,声音强硬不少。在大时代之前,中国的首都天京(包括古北京和天津的大部地区)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们当然梦想着在死之前重见昔日辉煌。这些战功累累的英雄们的心愿,往往与现实实际需要完全不相干,他们却坚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应算北系军人的领头人,但定都建业却是他的决策,因此他这个能够下最终决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在南北两系人马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平衡。随着南北两系军官的争吵日益升级,建业的地理局限也在开发工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终于批准在古北京--天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