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声色之中什么意思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登台唱歌的这些人大多素质太差”,这是比赛中,对歌手简单的考察后留给人们的印象。一些学校所学的最基本知识都答不上来,想来这些歌手均在未“减负”时上的学,试想那时如果已开始减负,不知他们今天会是何等模样。但转念一想,文化知识、识谱与否与歌唱得好坏,或是成名、红火的程度关系有多大,这实难定论(古今中外的例子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不必列举了)。那么电视歌手大赛如此作为的目的、用意是什么呢?

大庭广众之下,仅凭简单的“知识竞赛”、“智力测验”、“脑筋急转弯”来评判高下,或是令其“现眼”,相对于“歌手唱歌比赛”来看,总有插科打诨、喧宾夺主之嫌(如果将评委、组办人员、观众一并拎上台,也素质考问一下是否更有趣)。

这考察素质之风从何而起呢?是否因为歌手经炒作、走穴身价吓人地激增后,在“他凭什么拿这么多钱”这渐浓的责难声中,人们用各自心中的小算盘计算着付出与所得,在无法深究和控制游戏规则时,只好拿文化素养、道德品性、容貌气质等较劲,如此这般何益于歌坛发展?

现实中,文学家数学不及格、科学家语无伦次……太多的存在,我们不已经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吗?法盲掌管司法,科盲指使科学,外行领导内行……太多的无奈,我们不已经黯然神伤地忍受了么?宽容一点吧,人无完人,人无全能(某些政客表面看除外)。

目前歌坛的低迷状况,促使人们担心明天的歌坛会怎样?记得西方一经济学著作中有这样的故事:中世纪时有三个人在劳作,路人问他们“在忙什么”,一人答:“干活,能挣很多钱”;一人答:“把石块雕成美丽的形状”;一人答:“建一座教堂。”这三种回答所代表的状态、层次、阶段是否也适用于歌坛呢?由此,对于今后的歌唱大赛提点建议:以激发创作活力和个性、发现人才为重,切莫再以无聊的游戏去为电视娱乐节目服务,这会利于歌坛重建信心,向前发展。2001…8…6

。。

肯尼基与都市音乐品位

近年来,京城的音乐演出市场异常红火,但如果有人要问“究竟有哪场演出,真正是老少咸宜、全民关注”,虽身处娱乐圈,思量许久却还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疑问中,探寻的根本问题是都市人的艺术格调和音乐品位,这是玄幻的宏大问题,需要一个恰当的例子来代表并说明它。可巧,这样的演出终于要上演了:美国音乐家肯尼基将于10月20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推出一场《百威肯尼基非凡音乐中国之旅》音乐会。

说到肯尼基,几乎所有听过并喜爱音乐的人,都会记起那首多年前充斥街巷的萨克斯曲《回家》。那时,这首乐曲和肯尼基这个名字,甚至萨克斯这种乐器,在群众中的高认知度是毋庸质疑的。这种无须强制推广或硬性摊派便形成的真正流行,人们无须天天背、月月念便不谋而合的审美取向,最能说明都市人的格调和品位。毕竟从高级酒店到低档饭馆、从大市场到小公厕,能百播不厌、百听不烦的音乐作品不多。

当然,时代流转,人们的喜好也在不断变迁。回想起来,从保罗?莫里亚、曼陀瓦尼的轻音乐到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从尼古拉?德?安捷罗斯的吉它曲到肯尼基的萨克斯乐曲,曾有的这些点滴,串起来便清晰的呈现出我们的都市文化生活的一条脉络。

肯尼基与我们的都市音乐品位之间有何瓜葛?这又是一个更复杂的大问题,有必要试着从两方面来分头说一说。

10月20日肯尼基的北京之行,对于广大乐迷来说应该是久违的亲密接触。从乐曲《回家》风糜一时开始,人们便关注并期盼能亲眼亲耳领略他的风采,但这个机会因种种原因一拖再拖。直至如今,人们曾有的热情都已成为回忆,所以这次的演出多少也有点怀旧的意味。对于这场演出,关注群体无疑将从曾有的大众浓缩成小众。这种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结果。现如今,更多的音乐已将人们的审美复杂化,面对新一代乐迷,似乎再次重复肯尼基的简历都是非常必要的了。

说到都市音乐品位,难免有人会不解其确切意思。其实,我们的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史还不算长,我们的都市文化形成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从港台歌曲到韩流、日流、欧美流的流行变迁,也正是人们音乐品位逐渐都市化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还在继续当中,真正属于我们的都市音乐品位还尚末形成。

音乐品位,应当包括欣赏心理和创作特色两个方面。如果说某个人的音乐火爆,对于大众音乐品位来说不是一个正常现象,韩流、日流的流行也如出一辙。放弃自我个性,一味跟风,说什么也算不得有音乐品位。当然,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更糟,有许多人似乎因受过某种刺激而排斥流行音乐,古典、大师等几个固定名词总挂在嘴边,这样是否便是有品位呢?罗大佑曾说的一番话便是最好的解答: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整天和巴赫、莫扎特、勋伯格的音乐厮混在一起而使他自己变成一个“好的”音乐聆赏者,他充其量只是“好的音乐”的聆赏者而已。庄严的弥撒曲加上一套超高价值的音响,无法使一个庸俗的心灵升华。

没有好的欣赏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注定缺乏优秀的创作。如果创作者又别有用心借创作来达到离音乐本身万里之遥的目的,这样的音乐恐怕说不上有品位吧,有没有品德都值得怀疑。从这个意义来反思肯尼基的流行,似乎比我们良思苦想是采用民族元素还是欧美曲风更有益。

末了还要声明一点,千万别被“都市音乐品位”吓倒,它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名词。2002…10…1

。 想看书来

美丽的伤口

音乐需要理解、交流,这就是演出的意义。眼下各类风格的音乐演出激增,对于音乐创作和受众欣赏无疑都是一件好事,但这〃好〃中似乎总是搀杂着无奈和尴尬:场内,从歌者多情的冲上舞台至其绝情的谢幕退场,歌迷那大呼狂叫,疯癫乱舞相伴始终。不知谁该看谁〃表演〃;场外,歌迷开仓抢粮般扑向歌者乱嗡嗡,结果却被辗在歌者的汽车轮下,这类歌迷受伤的事总在发生……

想起这种种,心就烦乱:〃这该怨谁?这就是演出的目的?”

想起我们每天出门都知道〃要守规矩,注意安全〃,可这结果怨谁呢?是歌者那〃请来点掌声〃的煽动?是被传媒那本质为追星族却还要以〃智〃的身份来否认自己迷糊心态的作为所诱惑?或最终草率归罪于市场经济了事?

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吧,想起过去的事总让我清醒:记得上学时总厌烦、逃避功课,却总贪恋课余的文体活动。对此,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讲:〃金牌都归你,你又能怎样?那些都是虚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才是真的。”这句话当年不懂,为了比赛和第一依旧总是迷失自己,现在偶尔会发现〃人生原来是一场戏,我们竟然将台词忘记〃,但却留下太多的伤口……用来注解青春的美丽的伤口。

说到这里,有人已开始嘲笑我:〃你老了!”我老了?或许吧,因为曾经执著的个性已换做温饱的三餐,痛的记忆远没有掩饰伤口重要了…… 2000…3…26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请善待陈美的“红色激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