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港口船只的货物)外,都是外国人。英国国民又占支配的地位。881 名外
国人中,英国人有 454 名,在 57 个监察长、副监察长和验估员的高级职位中,
他们占了 32 个,余下的 3238 名中国人(译者按:上文是 3352 名中国人,减
去担任稽查员的 14 人,应为 3338 人)为过磅员、值夜人、船员、卫兵、送
①赖特:《赫德与中国海关》,第 903 页。
①萧亮林(音):《中国的对外贸易统计,1864—1949 年》,第 201—223 页。
② “从收到的关于内班人员的中文成绩的本年报告中,虽然总的来说可以看出中文学习没有完全被忽视,但
它清楚地说明,整个海关关于能力的标准太低;除了少数突出的例外,中文学习不认真。”民族主义在所
在地的出现,要求再加把劲。“为了海关的名声,为了使它继续有用,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开
始听到责难;对没有足够兴趣去学习雇用他们的国家的语言的那些海关工作人员应予解职……”总税务司
通报第 1732 号(第 2 辑):《中国海关工作文献》,第 2 卷:《总税务司通报,1893 至 1910 年》,第 709
页。
信人、办公室听差、看门人、看守人和劳工。在港务科,40 名指挥员、办事
员、技师和炮手也都是外国人(其中英国人 29 名),而 448 名中国雇员则担
任甲板船员、引擎室船员和船舱船员。在海务部工作的 1239 人中,只有少数
中国人担任“行政”职务,这些职务基本上又是 117 名外国人的禁脔。在小
小的公务部,33 名雇员中 14 名为中国人。总之,6159 名中国雇员(外国雇
员有 1376 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担任非低贱的职务。
外班的外国工作人员与税务部的内班人员不同,是在条约港口就地招收
的。在海关的早期,许多人过去是水手和冒险者,试图在中国沿海寻找发迹
的机会。内班人员和外班人员之间社会的背景不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这在内班人员的薪水、住房、津贴和晋升机会等远为优厚的待遇中,
反映了出来,内班人员被其他外国人视为条约港口精英人物的一部分。①
到赫德离职时,不满情绪事实上正在海关中沸腾,这种情绪不仅是针对
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发,而且是对赫德专横作风的一种普遍反应。安格联任
总税务司时的官方通报,在语气上几乎不比他的前任更加温和,但是他确实
解决了一些具体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到 1920 年,建立了退职和退休的制度,
这个行动是赫德长期以来所抵制的。
邮局
除了为清政府服务的古老官办邮政外,中国公众通过大批私营的信局来
寄送邮件,这种信局使用交通能提供的手段为主要城市中心服务。外国列强
已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邮政业务。 1896 年,帝国建立了自己的邮政机构。
可是在中华民国的最初几年,六个缔约列强仍保持自己的邮局和独立的邮政
业务:英国在 12 个大城市和西藏的 3 处;法国在 15 个城市;德国在 16 个城
市;日本在中国本土的 20 个城市、满洲租借地的 6 处以及满洲的另外 23 处;
俄国在 28 个地方,其中包括满蒙的许多处;美国只在上海设立。设立这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