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弹药库在不消耗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储备军火企业在10年内生产的弹药,所以美国卷入的地区战争也以10年为限,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到70年代的越南战争、80年代的巴拿马战争(在此期间还有由前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卷入,但是美国通过各种途径为阿富汗的反苏游击队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等于消耗了美国的弹药库)、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与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虽然科索沃战争在苏联解体后爆发,但是按照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该战争是冷战后转型的标志之一。
再以共和国卷入的战争为例,因为共和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并没卷入国际争端,弹药库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也就是共和国的军工厂加速转动之后,几乎每隔3到5年就会爆发一场战争,消耗掉所有储备弹药。
第三次军事改革中,王元庆没有设法降低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
因为已经向民营资本开放了军工领域,所以王元庆也没有理由通过行政干涉的方式让民营军火企业停工。
针对这一问题,王元庆提出的解决办法非常直截了当:增加弹药库的库存容量。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第三次军事改革,恐怕就没有人认为王元庆削减军费开支会对共和国的军事力量造成负面影响了。
可以说,王元庆压根就没有打算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来维持最为强大的国防实力,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将国防力量爆发出来,从而使共和国有能力打赢任何一场战争。
由这点来看,赵润东是从军队的层面上建立军事储备体制,而王元庆则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完善了军事储备体制。虽然不能由此证明王元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足以证明他的政治才能,以及超人一等的战略眼光!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37章 暗度陈仓
虽然裴承毅是第三次军事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人之一,但是没有参与具体的改革规划工作,所以在前往瓜达尔港的途中,他把精力放在了李存勋送来的资料上,特别是那些军事建设成果的资料。
众所周知,王元庆最终把顾卫民推上了国家元首的宝座,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想借助顾卫民的力量完成第三次军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元庆甚至没有指望顾卫民能够推动政治改革。事实上,要想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完成军事改革,即改变军队的根本属性,只有当军事改革取的成就,才能把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上。毋庸置疑,第三次军事改革需要足够的时间,也许在顾卫民的10年任期内都不大可能完成。在此情况下,王元庆把推动政治改革的重任留给颜靖宇,并且想方设法的确保颜靖宇在中央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放眼整个共和国,恐怕没有谁比顾卫民更加适合推动军事改革了。
作为赵润东的得意门生、共和国的前任国防部长,顾卫民的前半辈子都在国防部的办公室里度过,而且是自赵润东之后,第二个从国防部出来的国家元首。虽然顾卫民与赵润东并不完全一样,至少他不是军人出身的国防部长,甚至没有服兵役的经历,但是在国防部工作几十年,让他非常了解共和国的军事体制、也非常清楚共和国军队的问题。事实上,第三次军事改革也是顾卫民的政治成果之一。
除了主观意愿与能力,客观上,顾卫民也有推进军事改革的必要性。别的不说,顾卫民要想摆脱王元庆的影响,首先就得获得军队的信任与支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完成军事改革,并且借助军事改革在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人手。虽然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军事改草的意义,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军事改革能够顺利推进。说简单点,只要顾卫民不想遗臭万年,成为民族败类,就得认同王元庆提出的军事改革总方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正是如此,在顾卫民的主导下,第三次军事改革让很多人“看走了眼”。
可以说,那些认为共和国的军事实力正在下降的人,都受到了顾卫民的影响。具体原因有三个,一是所有人都知道顾卫民在担任国防部长的时候就以削减国防开支、与总参谋部对着干而出了名,二是顾卫民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擅长计算的管理型人才、其最为突出的才能就是合理利用每一分钱,三是在顾卫民的主导与推动下、第三次军事改革很快就变成了“装备改革”、大量装备发展计划被取消或者暂停。
别说外人不了解,就连很多共和国军人都不明白。
虽然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总体方针是由王元庆订下来的,因为王元庆在军队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与地位,所以在他离开元首府之前,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最多只能抱怨,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反对军事改革。但是王元庆很像纪佑国,离任后就不再过问国家大事,甚至除了负责元首安全的军情局长之外,没人知道他的行踪,所以在顾卫民继续推动军事改革的时候,就连林啸雷都开始不满了。
按照李存勋提供的资料,早在2038年初,受该财年度(从2037年开始,共和国就采用了跨年度财年制,即每个财年由当年的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国防预算影响,至少有20多个装备研制与采购计划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林啸雷积极推动的共和国海军的第四级航母的建造计划,如果不是叶致胜从中调和,加上阎尚隆不太过问国防的事情,恐怕林啸雷会与国防部翻脸,也就是与顾卫民翻脸。搞到最后,海军的航母发展计划保住了,其他军兵种的装备发展计划却遭了殃,陆军的损失尤为惨重。
事实上,在第三次军事改革中最受伤的就是陆军。
从一开始,王元庆就订下了由陆军大规模裁员来改变军事力量结构的改革方案。在王元庆离开元首府之前,陆军就在项铤辉的亲自主持下,率先完成了第一轮改革,裁减掉了近20万官兵(其中大部分是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为整个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如果不是项铤辉亲自坐镇,恐怕第三次军事改革从一开始就会遇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