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行色匆匆,不可能停下来写生作。我对故乡任何一个实景都没有十分具体的记住,却自信更深刻地拥有它的灵魂。我甚至更喜欢这样故乡我不被任何具体的客观的存在所约束,中的事物只是我借用的一种载体,我用它们自由自在又淋漓尽致发泄我对故乡的情感和感觉。因为我笔下的故乡是我心中的故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如诗似是南
一次,南方一家刊物痛感南水乡正在遭遇灭绝性的破坏,拟对水乡的价值做一次研讨,借以发出保护的呼吁。这家刊物来电约我参加,并说邀请的人员皆为建筑、规划、文化方面资深的学者。我说,你们应该请两位家。因为,南水乡对中国建筑文化最大贡献是具有意。
南水乡表现人们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以及这种和谐美。河水弯弯曲曲穿过水村,夹峙两边的小屋错落有致,各类花树穿插掩映,石砌的拱桥联通左右。一代代南人就在此间生活。这不是中国民居创造的奇迹吗?它比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逊色吗?
是李可染、宋文治、吴冠中等等创造了那些优美的南水乡的图,还是由南水乡美创造了这些家?
可是去年在上海,一文友说,有一位台湾的商人买了一个水乡叫莲塘,说要请我去,帮他出出主意,看看怎么开发。我去一看,真美!如同姣好女人,养在深闺无人识,由于长久地不知怎样养育自己,有些败落;再一听这位台商马上要动手改造水乡的宏图大略,变水乡为商村,心想:完了这个如诗如的南水乡!因之回来之后便了这幅,为它留下一张遗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秋之韵律
甲申(2004年)这年,我身陷困顿。我倡导的“民间文化普查与抢救”把我自己逼入绝境。被我发动和感动而纵入田野的进行文化考察的“三军”,在“零费”的处境中寸步难行。我决定以义卖作的方式自救。这幅是其中一幅。
奇怪的是此次为义卖而作的全是明亮鲜朗,没有一幅忧郁伤感,乃至悲观失望,尤其是这幅《秋之韵律》。当时我事业的前程一片模糊而窒息,怎么会有这般彩色的韵律在我心中流淌?
我记不住当时创作此的具体想法。我只好去猜:这或许是一种*,或许是为自己鼓劲壮威,或许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或许真的是一种坚定的自信,反正它是我当时心态的流露,我不自觉地把它在上。
绘首先是自己心灵之需,无论是自我的抚慰还是自我的激励。
。。
雪夜
我喜欢夜半更深,大雪繁密,白白的雪花从漆黑而无穷的天空中源源不绝地落下。大雪再密再紧也是静的。似乎雪愈大,人间愈静。静到极处,只有雪花落地时细微的嚓嚓声,尤其是在这入夜的人间。人间的静,大自然的动;深夜的黑,雪花的白,构成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
在这种景象中,我更喜欢这些被大雪封锁在岸边的小船里的灯光,还有远处大树遮翳中的灯光。雪夜里的灯光朦胧却分外温暖。有灯光,就有人家,有炉火,有热茶,有亲情,有生活的情味有了这些,就不再惧怕漫天的冰雪与世间的严寒。此时,人间的气息便分外迷人。
当我用笔尖蘸着黄色的水点在黑蒙蒙的树间,笔尖一触纸面,金黄的水色渗开,就如同一盏灯点亮,一个人家显现出来。它在远处的风雪里,叫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我更喜欢的是这样的作过程。
梦想
梦想与理想不同。理想是有社会目标的,要通过努力、付出乃至苦斗,争得最终的实现。梦想没有目标,只是一种朦胧的想往,不是去求索,不需要以现实为依托,也不一定要实现,而是期待它的出现罢了。
理想与梦想伴随着人的一生。它们常常轮流地折磨着我们。我们为理想流汗流血,最终不一定看到成果;我们为梦想心驰神往,多半只是空望。但没有理想和梦想的人生才是真正空虚的,它只是天天设法喂饱自己而已,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干瘪和有限。
人生的快乐是沉浸在理想的境界里,并时时有梦想伴随。理想是主旋律,梦想是它的和弦。
于是就有了这幅中的一团光。光团之中还有一只梦想的鸟儿飞来。这鸟儿是梦想的伴侣吗?不去管它。反正梦想都是一种幸福的期待。
在中,我之所以用“留白”的方式来阳光,因为最亮的地方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 想看书来
柔情
柔情万种之中,我喜欢这种激荡的柔情,或称温柔的激情。唤发我如是感受的是风中的?花,在大风扰动中转的?花,散发着多么强烈的温柔。
我偏爱这种野花,大概因为它是大地入冬前最后一种花了。它没有娇美的讨人欢喜的容颜,没有任何诱人的香味;也许它太粗太野,太不起眼,所以从来不曾有诗人讴歌过它,它也很少入,甚至从不入世。它只在荒郊野外,白茫茫地自生自灭。它只是大地一种无奈的白发吗?然而,它却摇曳着毛茸茸、看似柔弱的花穗,由晚秋到严冬,任凭寒风的撕扯。它自己绝不凋落!这普普通通的野花竟是这般坚忍和执著,反过来又给枯索的大地带来如此辽阔的柔情。
于是我努力使这幅苍凉、伤感、坚强和无尽的温柔。
细雨无声
南的柔和、清新、灵透和缠绵在哪里?在那些古往今来才子们的诗文里,在越剧和苏州评弹间,更在那无声的毛毛细雨中。那一次在乌镇,赶上濛濛小雨,雨小得几乎看不见雨滴,没有雨声,静得出奇,却如烟一般笼罩着人间的一切;一仰脸,脸颊却好似贴上凉丝丝的丝绒,那感觉既惬意又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