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可以看这些,都是屏幕样品。”技术员把单片屏幕递给他。
安峰试了一些暴力手段。锤子、刀子之类的,但得很努力才能弄坏它。
这自然得归功在“碳”身上。众所周知,金刚石就是碳原子组成的,而石墨烯也一样是碳,原子排列方式决定了它自身的坚固程度,它制成的产品,硬度将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玻璃屏幕。
安峰忽然想到一个很老的梗:今天在路边捡了一个鼠标垫。想配一台电脑,请问还缺什么?
很逗……当他拿着柔性屏幕时,偏就想到造了手机。
石墨烯屏幕优势明显,再配上电池和芯片等高科技,组装出来定是是神器。只是目前gp公司事情太多。芯片的研发占据主要,今年他们要发布微处理器的芯片,没能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屏幕上。
公司没时间,但不代表安峰没兴趣。
他计划把一些产业设立在美国以外的地方……比如英国或中国。目前有太多都集中在美国,虽然说可以增加资本,但有电池和芯片两个巨头在,屏幕或手机就有点不起眼了,但在别国就不同。
以英国来说,虽然它仍旧是排前几位的工业国家,但无法否认,英国的制造业面临持续低迷,更多人转行服务业的趋势。欧洲的大部分工业都集中到了德国身上,英国工业正在走向衰落。
再加上近年来俄罗斯和欧洲斗得火热,经济疲软,英国很期待能够注入新鲜血液刺激经济增长。从另一方面说,它也是增加个人实力的办法,乔安娜在英国混出名堂,扩大影响力,获取功勋。
这个柔性屏幕的市场不小,如果推出手机,还是有希望的。
而手机的品牌……安峰脑海里第一闪现的就是能挡子弹的传说诺基亚。诺基亚的手机部门在好几年前被微软收购后,连大楼名字都改了,只有“nokia”的标志在提醒人们,它还没有彻底消失。
换新老板后,诺基亚手机并没有浴火重生,还拖累了微软,经历几波裁员后,底子也没剩多少了。安峰对其他不感兴趣,他就喜欢“nokia”这个logo,还有它带给人“坚固耐用”的印象。
石墨烯的屏幕顶得住锤子砸,“nokia”跟它很般配。
但这个品牌logo,并不便宜。
以收购诺基亚设备和移动部门的微软来说,它们共花了七十多亿,其中约50亿美元是设备与服务部门。剩下的21。8亿是专利授权,把lumia和asha的品牌,以及“诺基亚”的牌子给微软使用,为期十年。
使用“诺基亚”牌子的价值虽然没有公布,但21。8亿美元去除8500项设计专利,3万项实用专利和专利申请后,单单只是用这个品牌,估计也价值五亿以上——好消息是微软的手机一直“软”着。
诺基亚对微软已经变成鸡肋,微软收购它的这些年来,手机业务没多少起色,倒是来了一次全球大裁员。微软利用诺基亚的平台推广移动设备,但也会慢慢淡化“nokia”给外界的印象,最终让自己获利。
就像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一样,后者已经玩完。
所以说,诺基亚品牌的logo在微软的现状是不值钱,不想用,鸡肋的状态。
利用这些因素。gp公司和微软对话。
此外,为了让公司董事们了解事情过程,以及安峰的想法,他也召开了会议。
主要是讲在电池、微处理器芯片、柔性屏幕的帮助下,手机业务可能会取得的成效,具体的技术优势由技术员来解释。安峰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获得“nokia”五个字母使用权。
作为gp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安峰可以一票决定事情,但公司的发展中,财团出了很多力气,没有他们的关系和影响,公司前进道路还会很波折。现在公司正在收购玛莎拉蒂,忽然又搞手机,太复杂。
安峰最后表示:“如果公司在资金上有困难的话,可以让我为主要出资者。公司进行技术授权。”
大家商量后,同意了。
目前gp公司的资金链有些紧张,收购玛莎拉蒂预计会花费45亿美元,再加上业务的拓展等等,目前已经向运通贷款15亿美元,还在耗钱筹备gp能源明年的上市,再出手购买微软手中不值钱的品牌,很不理智。
最后商讨的结果是:gp公司会出资20%左右。剩下的由安峰负责,他也可以寻找别的合作伙伴。而与微软的谈判的计划里。gp公司只需要诺基亚的品牌logo,和剩下的使用年限,其它的都不考虑。
可能会花费五到十亿,但对于安峰来说还能接受,公司还承担了一部分。再以新技术鲜明的特点来说,并非不行。只是相比gp公司更赚钱的领域,它还排不上号,他又急着把它推向前台,最终就成这样。
……
事后,巴泽尔找上了他。
“没别的事情。公司资金有限,兼顾不了多面,但我对移动设备感兴趣,听说你要在英国设立公司?”巴泽尔问。
安峰说:“没错,主要想以乔安娜的名义做,扩大影响面。”
巴泽尔很早就知道他想给乔安娜拿勋章和爵位的事情,也不奇怪:“这也行,手机业务对于gp公司来利润不大,但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可选项目。我会给进行风投,还有英国那边的朋友。”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