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喋血警花 > 分章完结3(第2页)

分章完结3(第2页)

“他就是这么个脾气,过去就好了。”马挺彪安慰并开导着:“毕竟是他出的现场,你怀疑事故的定性他不是很没面子吗,你的观点没错,就是太直白了。”

路遥一想也是的,以后工作中还得注意些方式方法,自己已不是过去的刑警了,现在是一所之长,自己的观点代表着对一个下属工作的肯定与否定。他默默的点点头。

路遥连夜将所有的材料过了一遍,经过仔细的推敲,他对案件的疑问越来越清晰。

第一、询问笔录记载丁小虎报案是二十一点三十分,1447次通过时赵小满从机后第十位跳车摔死。二十一点三十分,天已经黑了,视线模糊,1447次通过,车速又非常快,为什么丁小虎看的那么清楚准确,连死者是从第十位跳车都能说的很明白?第二、赵小满携带五百块钱去买绿豆这应该是事实,刘春花不应该编造一个谎言横生枝节。既然这是一个事实,或他买了绿豆,或现金还在他身上,现在二者都不存在。那么这五百块钱究竟上哪去了呢?或赵小满挪作他用了,或被人偷了?二者都有可能。疑问的重点是,这五百块钱的丢失和赵小满的死有没有因果关系?第三、集市上绿豆价格很便宜,质量又好,赵小满不应该买不上绿豆。像赵小满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买东西,或者一般人心理是驾轻就熟,生意应该是与最熟悉、最信任的人去做。而赵小满最熟悉的这几家人都没有见到他,当然也不排除他还有更熟悉的主顾尚且不知,但是他确实没有买上绿豆,这是一个事实。那么,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到集市上去呢?第四,假定赵小满没有去赶集,为什么却从张店方向扒车回来了呢?这才真正是不可思议的。1447次运转车长证明没有见这样一个扒车人,当然运转车长不可能记得所有的扒车人。因此,假定赵小满根本没去张店,也根本没有扒车呢?那么这起路外伤亡就值得怀疑了。路遥将自己的分析意见及推论要点提供给大家讨论。

徐海发第一个提出反对了意见,他阴沉着脸,一字一顿,句句坦率犀利,针对路遥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第一、关于那五百块钱,只是刘春花一人所言,而且是基于对刘春花的信任才能成立。现在,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但也不能确定这就是一个事实。因此,这应该是一个不真实的条件,既然是一个不真实的条件,就不能作为必然条件去推理。即便赵小满确实是带五百块钱出来了,没买上绿豆,五百块钱也没了,是可以有多种原因的,并不能证明与其死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二、虽然,赵小满熟悉的那几家买绿豆的店铺,确实没有见到赵小满,这并不能说明他没有去集市上,也不能证明他就是没有买上绿豆。或者说他买上了绿豆,但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发回来呢,这也是有可能的。至于,他是否扒车,从哪里扒的车,运转车长是否证实有这样一个扒车人,其中有很多未可知因素,尚不能作为推理的必要条件。第三、丁小虎报案准确地描述出赵小满是从机次第十位跳车,在一个业务素质很高的铁路工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

“你说的有道理,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沿着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的结果就必然得出这种结论。虽然你没有设定什么条件,但你却对我所推论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做出了判断,这种判断是对你所提出的观点或疑问进行肯定的结果。”路遥对徐海发的观点给予了肯定,然后话锋一转反问道,“然而你并不能否认我提出的疑问就确实不存在。如果我们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此案呢?可能就会提出一种相反的意见,得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我不是否定把赵小满的死定为路外伤亡事故的定性,而是对此案某些方面的问题提出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此案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他率直地说,“警察所担负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责任重如山。因此,必须慎之又慎。对每一个案子,每一个现场必须先作多种可能性判断,只有当所有的疑问都排除之后,最后的结论才是案件的真实原貌。现在请你们回答我,我提出的这些疑问,你们能排除吗?你们排除的了吗?”

陈春生看了看徐海发说:“不能排除也没排除。”徐海发不语。

“老徐,你呢?”路遥似是争取意见也有点故意将军,徐海发没有正面回答:“小陈已经说过了。”

路遥说:“既然如此,有疑问就不能草率结案,我认为对这起路外伤亡事故应该再做一次调查。”

徐海发倚仗着自己是老同志,赌气地耍了个大牌,生气地说:“谁爱查谁查,我不查了。”

路遥气也上来了,心想在这个所里我不把你这个刺头掰了,谁都得把我当猴耍。他不客气地说:“老徐你这态度不对,我哪做的不对你可以提出来,对工作不能耍态度。”

“我就不相信还能整出什么花样来。”徐海发还真要和路遥较较劲,路遥也不示弱,马上针锋相对的顶了上来:“这话说到这了,没深查,你怎么知道整不出个花样来。”

二个人犟了起来,马挺彪一看再不出面制止就不好收场了,他摆摆手说:“好啦,这个问题就不要再争了,刚才通过这一番讨论,说明这案子还有疑点,既然有疑点就得搞清楚,这是我们的责任。”他争取路遥的意见:“路所你看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做?”

路遥打了个沉,调整了一下情绪:“我的意见对丁小虎再做一次调查,澄清疑点。调查当日1447次列车编组,看机次第十位是什么车。再勘查一次现场,我总觉得现场还有什么问题,但说不出来。”

马挺彪拍板了:“成,陈春生去查丁小虎,罗明去查列车编组,我和‘老犹’去现场。”

“不,现场我和老徐去。”路遥的犟劲上来了,他非要去现场,而且非要和徐海发一块去现场。一则是他必须亲自到现场体验勘查,二则是非让徐海发当面看着案子是怎么翻过来的,你不是不服气吗?我非让你服了不可。

马挺彪只好吩咐徐海发要好好配合。

徐海发拿起帽子一甩拍屁股转身出了门,到外面抽闷烟去了。

正文小试锋芒5

更新时间:2011-9-299:05:01本章字数:3288

去刘庄的路上路遥开着车,一路上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显然徐海发还在生气,他管治安以来,处理过的问题还没有谁提出过反对意见,今天遇到了这么个茬口,他当然生气。路遥刚才在气头上说了大话,将军要把案子翻过来,现在冷静下来了,也觉得没谱,因为那毕竟是疑点推论,没有确实证据。细寻思起来刚才话说得有点过头了,可是话说出去了,一口吐沫一个坑,只能硬着头皮朝前走。

路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现场对他有一股说不出的吸引力和强烈的兴奋感。以前在刑警队出现场就有这种感觉,心里总有一股掩饰不住的激情,此时的感觉就是这样。

刘庄车站,是一个中间小站,坐落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面向黄河,背靠沙漠。向西望去远远的几处山峦在天际飘渺浮动,就像几峰骆驼行走在沙漠中。近处四周是起伏延绵的沙梁,一片黄色的海洋,刘庄车站有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路两侧一色的网状草格,是用于固沙的。向东望去黄河从这里流过,苍苍茫茫如有一条蟠龙九转十八弯向远处奔腾而去。

微风中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似甘露般浸人肺腑,这是沙枣的花香味。这个时节正是沙枣开花的时候,沙枣树是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植物,它耐风寒,耐干旱,只要能生根就能成活,它的树杆象千年的枯木,形状特异古怪,就象它顽强的生命力一样,不屈地抗争着恶劣的气候。它的花有点象枣花,但却比枣花的香味更浓郁更清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