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试射的位置全都不一样,有的坦克在这有的坦克在那。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142高地。
炮弹准确命中目标之后,黄建福就把这些位置及坦克炮的诸元给记了下来并列成一张表发给每一个坦克手,甚至还为了方便协同为这些特定的位置编了序号并进行一次必要的演练。
于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59中在行进中无法瞄准是没错,但是如果目标是不会动的142高地呢?
那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开打时每一辆坦克基本都进行着这样的事:
首先是车长大喊一声“三号位置”,这就表示坦克即将驶向数据表中的第三号位置,于是驾驶员马上将坦克开放三号位置,炮手按照数据表里的数据调整好坦克炮诸元,接着在坦克驶入三号位置时车长大喊一声:“放”……
“轰”的一声,炮弹就准确的砸在了142高地上。
142高地总共才只有几百平米。而这时该高地上还到处都是越鬼子在活动,于是随便打上一发炮弹都能将几名越鬼子炸上天。
这一来就让越鬼子大惊失色,尤其是坦克兵……因为我军59中看起来就像是在行进中“有的放矢”。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中**人是不是把坦克升级成拥有可以在行进中准确的火控系统了。
其实这不怪越鬼子会这么想,当时就连我以及在一线看到这一幕的四十师步兵们也这么想。
更何况。越军也很清楚中**人这几年的装备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兵装备由以前的56半、56冲发展成现在的八一杠,反坦克装备也在不断改进甚至还有反坦克导弹,尤其是炮兵方面还投入了先进到他们无法想像的炮瞄雷达。
于是自然而然的,越军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59中很有可能在美国佬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在行进中射击了。
那这还了得?中**人拥有二十辆这样的坦克,而越军只有六辆。
这一来就给越军坦克兵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因为拿下142高地刚刚高涨的士气马上就矮了一截。
但越军的特点就是从来都不愿服输的,不仅步兵是这样,坦克兵也是这样。
于是下一秒他们的t72和装甲车很快就迎了上来……
但令人意外的是59中并没有与越军坦克作战的意思。反倒是拐了一个弯就朝位于中部的狭谷驶去……142高地是不会动的,所以打得准,这种方法用在会动的敌人坦克和装甲车上就不管用了嘛!
越军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坦克和装甲车紧紧的追了上来,同时一边追着还一边朝59中开炮。
这的确是他们开火的大好时机,59中这时面对着他们的是较为薄弱的侧面装甲甚至是背面装甲,一旦被t72那的滑膛炮命中那就无疑就玩完了。
但是让越鬼子气恼不以的是,因为这一带的地势起伏不平,所以就算t72能够在行进中射击却根本就没法瞄准,它们打出的炮弹在坦克的颠箥中离59中都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甚至都打到了5号、6号高地上。
这其中有两辆t72比较聪明,它们选择了停车瞄准……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命中目标的机率,至于追击目标就让其它坦克来做。
只可惜由于地势起伏的原因。目标的轨迹也同样无法预测,但这些炮弹至少不会偏差太多,大多都打在59中周围,还是能给59中构成一定的威胁。
不过越军的时间却不多,因为59中很快就驶入了5号、6号高地之间的峡谷,接着一个拐弯就不见踪影了。
这时“s”形峡谷就发挥了作用,不管越军坦克在后头怎么轰炸,它们的炮弹总不会拐弯,于是全打在谷口处而无法对驶入的59中造成半点伤害。
“好!”指挥部在听到前线炮兵观察员的实时汇报之后。很快就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能打成这样,那的确是不容易。
但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一辆越军坦克不知死活的跟进了峡谷……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越军不服输的民族特性造成的,这种特性在大多情况下是好的。比如越军可以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殖民和侵略下长期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但有时又是不好的,比如在战场上往往憋着一口气就不顾生死的往前冲,这就是“意气用事”。
不过我想,这辆坦克之所以敢闯进峡谷,其实也有一探峡谷究竟的意图,所以跟着这辆坦克进来的还有两辆装甲车,装甲车上很快就下来了十几名步兵为坦克担供掩护。接着坦克就带着步兵缓缓驶入了峡谷。
其结局就不用多说了。
峡谷两边早就安排好了我军的反坦克部队,无后座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一应俱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是不会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这玩意一枚就几万人民币,所以能不用咱们还是尽量不用,同时在峡谷我军与越军坦克接战时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