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公主 > 第943章被困滋味(第1页)

第943章被困滋味(第1页)

“启禀皇上,臣所领诸事已经准备妥当,再有稍许时日,大军便可结集到位,只待皇上诏令,便可开拔。”

李治闻言,心中满意,他却不知薛仁贵知晓秦晓乐征战吐蕃,立下赫赫战功后,此时心中除了佩服便是有些不平,想自己征战吐蕃兵败大非川,被吐蕃打得屁滚尿流,他想不通徐家的一个小子,怎能以区区兵力并克服高原作战的弊病,能获得重创吐蕃军的辉煌战果。

他将此归结于运气,并没有从自己的不足之处去寻找失败的原因。

薛仁贵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文武全才,常有容不得别人比他更强的嫉妒心理,这也是他数次与齐王秦文远作对,不被徐天看好,甚至对他不屑的原因。

隔日辰时过后,吐蕃大相率吐蕃数位贵族,在大唐鸿胪寺丞的陪同下,于太极宫甘露殿朝见李治,拜礼过后,噶尔·东赞域松恭敬说道。

“吐蕃臣子噶尔·东赞域松奉吾王之命出使天朝,乞求天朝皇帝允准吐蕃求和之意,诏令释放吐蕃战俘,并使吐谷浑王族择女与吐蕃王族和亲,割让一部土地与我吐蕃,如此,吐蕃愿意臣服大唐天朝,恭奉皇上为天可汗,还望皇上允准吐蕃所求。”

有大唐朝廷诸位宰相闻吐蕃大相之言,皆是心中火起,想你吐蕃今日战败,却仍是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上门求和还要提出诸多条件,真是不知所谓。

有宰相郝处俊怒声说道。

“这便是吐蕃求和的态度吗?想你吐蕃屡次侵犯大唐边关,烧杀抢掠、恶事做尽,所倚仗不过是地形之利,如今我大唐帝国早有应对高原作战的能力,凭你蕞尔小国也敢与泱泱大国作对,既然求和,便得有求和的态度,还望大相注意自己的言论。”

此话说过,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等一行贵族闻言皆是面色不善。

李治于龙榻之上,也是听得吐蕃求和之言心头火起,想吐蕃蛮子甚是无礼,遂厉声而道。

“吐蕃乞求朕原谅所犯罪行,当有谦逊的态度,请求归还俘虏可以,其余免谈,吐谷浑乃帝国疆域,岂能任人宰割,朕能赐封吐蕃之王,自然也能下旨贬黜,吐蕃休得欲壑难填,甚是无礼,如是尔等再不知进退,此次求和,不谈也罢!”

李治厉声之言,使吐蕃使节等闻之,皆是面面相觑,不敢稍有不满。

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等贵族闻听大唐皇帝不允和亲吐谷浑和割让土地的话语,甚是不满,他虽有吐蕃王芒松芒赞授权临机应变,根据情形维持住吐蕃底线,便可与大唐签定求和事项的权利,然、这厮却不愿吐蕃失了面子,抱着大唐即将与西凉开战,无暇与吐蕃缠斗的侥幸心理,欲逼使大唐朝廷答应吐蕃的要求,竟是将求和事项暂缓下来,却又使人在长安城收买大唐朝廷官员,期望被收买的官员为吐蕃的要求说话。

期望大唐答应吐蕃要求的时间里,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既害怕此时在大非川的噶尔·钦陵所部吐蕃军被唐军围困歼灭,又寄希望这部吐蕃军能击败唐军,使吐蕃向大唐求和的逆势,能够翻转过来掌握主动,使人密切关注唐军与吐蕃的战况,以便能在第一时间,能够让他作出求和的正确决定。

正如吐蕃大相担忧的那样,此时于大非川外与徐晓乐所部对持的吐蕃大军,据险要之地收拢被唐军击溃的吐蕃军数万人,使兵力增加到八万之数。

吐蕃军虽有八万,然、却有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元帅噶尔·钦陵因两次吐血,使身体不能处置军政,如今所有与唐军的战事,皆是由谋士噶尔·赞鲁指挥。

噶尔·赞鲁接管大军,首先面对的便是粮草短缺的问题,其次是吐蕃军的士气低靡,如果短时间不能率军突破乌海城,打通往河口方向退兵并获得粮草,那么,这八万吐蕃军,无疑会被唐军活活困死。

此时,廊州、河州的大唐驻军已然接替据守河口和乌海城的金吾卫骑兵,完成对两地的布防。

秦晓乐率归建的金吾卫精锐骑兵,时时袭扰据险地防御,顽强抵抗唐军攻击的噶尔·钦陵部吐蕃大军。

可惜秦念蒋所率五百亲卫携带的炮弹已然用尽,只余轻武器使用的弹药,否则,秦晓乐这小子定然会敢于对这八万吐蕃军发起正面的攻击,使其早日歼灭敌军,结束战斗。

八万吐蕃军被困,其军中将领那叫一个度日如年,终是尝到当年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时的滋味。

噶尔·赞鲁数次使麾下将领率部对唐军发起攻击,欲杀出一条血路突围,皆被兵强马壮的唐军三万精锐骑兵,使袭扰不正面交战,只求消耗吐蕃兵力的策略击退。

随着两军每日不断的交战,吐蕃将领多是被散于四处的秦家军五百亲卫,远距离狙杀,如此诡异,专杀敌将的手段,使吐蕃将领于战场皆是提心吊胆,躲在兵士群中不敢露面。

秦晓乐所部,对吐蕃军施展近半月的袭扰战,其战果惊人,使本已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吐蕃军已然到达全军溃败的临界。

便在秦晓乐打得吐蕃军再无斗志,准备全线发起吐蕃数万大军的正面攻击之时,有大唐洮河道行军总管李敬玄,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将军黑齿常之奉旨到来。

唐军中军帐里,李敬玄宣读皇上圣旨,诏令徐晓乐放还吐蕃俘虏,驱逐吐蕃剩余力量,率三万金吾卫骑兵于鄯城待命,起震摄吐蕃,使吐谷浑复国的战略目的。

圣旨宣读完毕,几人于中军大帐坐定,言及朝廷之事,秦晓乐得悉大唐同意吐蕃求和,使两边邦交正常的决定。

此事说来也是天意,原来是吐蕃王芒松芒赞突然病故,新王都松芒波杰·隆郎赤继位,奈何这吐蕃新王此时年幼,母亲赤玛伦代理摄政,使吐蕃王朝局势骤然紧张。

于长安城的吐蕃大相获此消息,在紧张王朝局势的思虑中,乞求李治答应吐蕃求和,再不敢提和亲、割让土地的要求,反求得大唐朝廷对吐蕃新王的册封,传旨使秦晓乐罢兵。

秦晓乐接到旨意之时,被困的吐蕃军同时得到吐蕃王朝使其退兵,归还大唐失地的王令。

噶尔·钦陵获悉吐蕃王令,硬撑着虚弱的身体,率部与秦晓乐、李敬玄、黑齿常之等唐军将领交涉,两军阵前,噶尔·钦陵对秦晓乐言道。

“将军文武全才,带兵有方,得逆天神器相助,老夫兵败将军手下心服口服,这便率部离去,还望将军不要为难我等。”

秦晓乐于马背上拱手作礼,肃穆说道。

“吐蕃乃蕞尔小邦,仗着有地利之势,以为唐军不能攻之,不思天朝之恩,却常使军士骚扰、抢掠我连城军民,于我天朝犯下滔天之罪,吾皇仁慈,不愿赶尽杀绝,期望吐蕃能怀感恩之心,不得再行无义之事,使边民安于营生,不受战火之乱,否则,本将军定会率部灭杀吐蕃王朝,望将军好自为之。”

秦晓乐此语说完,噶尔·钦陵闻之,顿感一口逆血上涌,赶紧使意念压住,拱手再不发一言,竟是率部黯然离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