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前不愿意做的,觉得比登天还难的事,此时看来,却那么微不足道。
到了傍晚,下了一场急雨。天空轰隆隆的雷声四响,廊檐兽嘴中噼里啪啦的排下雨水,淅淅沥沥的声音,像是诉说着无尽的哀事,让众人的心也愈加难过和恐慌。薄雾缭绕间,有素白纸伞在落红残绿中移动,穿着青衫儒袍的公子,满脸愁容的,顾不得四处都是泥水,一脚一脚的踩下去,溅得裤腿都湿透了。
窗外有淳淳雨声,房间里却是静静的,高母缩卷着身子坐在藤椅上,有御医上前,轻声道:“夫人得有个心理准备。”
高母目光空洞的望着眼前,好似什么也没听见,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句:“准备什么?”
御医道:“高大人,怕是熬不过今晚。”
高母神色大变,凛冽的抬起头,斥道:“你胡说什么?”
那御医也是见过世面的,仍旧不卑不亢,道:“高大人此时发热,又高烧不退,您心里头要有所预备。”
高母两行眼泪“唰”的流了满脸,愤怒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官人福寿恩泽,自然会比我活得长久。他不会有事的。。。”越说越是悲戚,顿了片刻,终于哀哀凄凄的哭出了声。
滔滔倚着门栏,听到此处,全身像是被抽去了所有的气力,软软的往地上倒去。有人一把将她扶住,道:“滔滔。。。”
是赵曙的声音。
她连头也不抬,就顺着他的臂力倚着,竭力保持着平静,颤抖道:“十三。。。”
赵曙将她半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她的背,道:“会没事的。”
滔滔一听,终于嗬的哭出了声。
静容顾不得伤心,她叫人从官窖中取了大缸子的冰块来,融在水里,不停的给父亲擦身子,敷额头,累得满身大汗,手上却被冻得红通通的肿起来。
她没有母亲,如果再没有父亲,她就是孤儿了。
所以,她没有时间伤心。
到了晚上,御医把脉,发现高父的烧竟退了许多,便又重新商议了药方,命人熬煮。滔滔坐在床榻旁侧,道:“静容,你和母亲去偏房睡一会,我来守着。”
赵曙也道:“母亲,你去歇会,有我和滔滔看着,不会有事。”
高母流着眼泪,依着床槛坐着,软弱无力道:“你们都出去,让我和遵甫单独呆一会,今晚就让我陪着他,好么?”
众人都退下,高母坐在那里,看着躺在病榻上的男人,想起在亳州家里初遇他时,他穿着见半旧的灰袍子,面色清秀,像个白面书生,与父亲正在院子中比骑射。风筝吹落在树上,她顺着树丫子爬上树端,听见父亲打赌说:“我的大女儿嫁给了当今圣上,若是你能十中红心,我就把二女儿嫁给你。”
她立在树丫子上,绿荫团团,让她看不大清他的神色,她心想:“我要嫁的人必然身穿盔甲,威风凛凛之人,这样的儒生呆子,我才不要。”
白面书生小心翼翼道:“婚姻大事倒不宜打赌,不如就赌十坛陈年的青梅酒如何?”
有什么宜不宜的,自己射不中,就别找由头推辞。她鄙夷的想着,取下风筝,正要从树上跳下,却听院子里传来抚掌之声,抬头一看,靶子上,竟真射有十剑红心。
曾经那样威武善剑、如山一般高大的男人竟然脆弱的躺在病榻上,高母觉得简直就像做梦似的,让她实难相信眼前的一切。
她的声音微不可闻,道:“官人,等你醒了,就带着滔滔、静容一起回汴京。你听懂我的意思么?我愿意让静容和他丈夫住进高府,只要你喜欢,我什么都答应你。”
☆、第七十二章:一点也不想回汴京
纱窗上绽现第一缕曙光,晨阳破云而出,金满大地。高母趴在床榻上睡得神情恍惚,滔滔一夜未睡,仿佛突然懂事许多。她捡了件胭脂色薄纱软绸盖在母亲身上,轻手轻脚吹灭了高燃的灯火,才用手去探父亲额上的温度。
还好,并没有再发烧。
不过多时,御医们从角门行至房间,恭谨立在床榻外。静容上前,在滔滔耳侧道:“该给父亲诊脉了。”言下之意,便是让她唤醒母亲的意思。
滔滔也未多想,此时父亲才是重要的。她伸手柔柔的拍在母亲背上,小心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