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琰陪着李训云游天下,走千里路,读万卷书,这两年对李训来说,真真是增长见闻。
待到太子妃杨氏祖籍时,李训未动,杨氏老家主,太子妃的祖父动了。在李训进入杨城时,那张与杨家子孙颇是酷似的容貌骗不了人,且杨家老家主是开国功臣之后,皇帝已早早递了秘函,道破吴王不恭,调换承昭太子唯一血脉的事。
皇帝的意思,是要借杨家之力,暗中寻找李训。
李训一到地界上,杨家人就知道。
杨家调查过琬琰,知是一个女道姑,似世外之人。崔诗若以书画双绝闻名,便曾得过灵长真人教导三年,书法、丹青无人能及,已有京城第一才女之名。
李训垂手立在客栈房中,琬琰在榻上打坐。
“先生,杨家求见,我见或不见?”
“这是你的嫡亲母族,你见见罢,若得杨家支持,你未来的路可以走得更轻松。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一是有大志、大担当之人,还有一种是过于冷漠无情之人。这度如何把握,你心下得有杆称。”
“学生告退!”李训揖手退出房间。
杨家到底寻来了,无论是前世李训因容貌酷似杨家人,被认为义子,还是今生身世之谜过早曝露,他终究与杨家又有了牵绊。
琬琰道:“阿训,我要归去了……”
正待离开的李训停下脚步,琬琰温和地凝视着李训,眼里有平静,有温暖,就是没有情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李训唤了一声。
琬琰道:“分别之时,我只有一件事叮嘱于你,世间的人无法做到完美,一个优秀的明君,未必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父亲、儿子。你是天下明君后才是丈夫、父亲、儿子。只有明白自己的路,才能做得更好,而史上那些总是迷糊了身份的人,最后既未成为明君,又成了后世史书中的昏君。
为大义必得舍小我!崔诗若自小敬你如兄如友,你若无法给她想要的真爱,便为她寻一良人,让她有个好归宿。崔诗若所盼的好,不是她一人的荣华富贵,而是崔家上下平安,她的姑母有个善终。
杨家能找上你,是因崔诗若冒着生命危险为你做了一件事,将你身世真相告诉了皇后。她与你三载同窗,她正直良善,也是情义可鉴,若不能视她为一生挚爱,就视她情若胞妹。”
“先生所嘱,训记住了!”
琬琰微微颔首。
她凭空拿出一卷字画,“这些年,我陪你踏遍这方天地山河,这是为师分别时,送你的一份礼物。”
李训接过字画,缓缓地展开:这是一幅惊艳的画作,很大,上书《江山如画》,署名处是龙飞凤舞的‘灵长真人’于某年某月赠予爱徒李训,更有一枚上古文字的印鉴,上头似一句诗,可这种文字李训认不得。
这是一句诗:怀琬琰之华英。
“先生……”
“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荣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琬琰的神魂点开了“完成任务”,耳畔响起了数数的声音,在李训的痴痴凝视着,琬琰凭空消失了。
“先生,先生……”
屋子里没有人。
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