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果然是这样的,国运也分为两种。一种带有国君意志的国运,一旦接受这种国运,便要绝对服从国君的命令和安排。便是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命令。而另一种,便是像这样嘴纯正的国运,有了这种国运,便等于是和吴国生生相息,可以感受到吴国的各种力量和民生……”
苏林开始在智窍当中慢慢的炼化和感受这样的国运力量,慢慢地便更加地理解了国运的力量体系了,“这样的国运,封的爵位,并不受国君的控制。甚至,这样的国运可以不断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的……”
知道了自己接受的国运,并不是受国君孙建实的控制,苏林就放下心来了。坦然地接受了这样的国运授予。
而对于苏林的国公封号,也已经降临了下来。因为苏林是以镇国诗词闻名的,所以,他的封号便是“镇国公”了。
在场的文武百官见了,无不唏嘘不已,许多人到死都混不到一个侯爵。但是苏林才年仅十六岁,便已经成为了一国之中仅有的几名国公之一了。
那些国公,大部分都是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苏林只不过是侥幸写出了几首镇国诗词而已,这就不得不让人的心中羡慕和妒忌啊!
国公的爵位,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象征意义和对吴国国运的感同身受,是非常有益于思想的修行的。
在苏林炼化这半成国运的一瞬间,他便可以感受到整个吴国百姓的一种很模糊的生存状态。并且,苏林还隐隐觉得,一旦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甚至可以将这半成国运当做法宝一样抵挡出去,让吴国整个国家的国运,替自己抵挡灾祸,当真是妙用无穷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镇国公府
爵位!
是国运体系当中极其重要的分封体制,在秦朝之前的大周,周朝天子甚至通过这样的分封制,将国运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当中。
由此,便导致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诞生。直到秦国大一统之后,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度,但是却并没有取消爵位的设置。
只不过,将爵位本该拥有的国运进一步削减,并且,剥夺了国运当中的力量控制,只具备和国家共荣共灭的能力,却并不具备分裂国家,操纵国家的能力。
而现在,天仁大陆的九国当中,国君分封的爵位,便也都是这样有名无实的爵位。
因此,这样的爵位,其实对一般的儒士而言,虽然已经是无上的荣耀和实惠了。但是,针对这些屹立数百上千年的老世家来说,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世袭的伯爵侯爵,公爵虽然少,但是也有一些。
主要是这些爵位只能够共享吴国部分国运带来的些微力量,儒士的思想却很难从国运当中领悟出什么思想和进步来。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迫于炼化国运的限制,还不得不帮助国君,度过国家的一些难关,奉献自己的力量。
“国运的力量,即便是被我炼化了,依旧很难去琢磨其中蕴藏的思想……而且,还能够时时刻刻地感受到吴国国力和民生的变化,对思想的修行,甚至有一丝干扰……难怪那些针对我的大臣们。并没有反对国君孙建实授予我公爵的爵位……”
初步的炼化了这些进入智海当中的国运,苏林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但是至少并不是像上一次那样彻底要控制自己的国运,若是苏林真的不想要这些国运了。也可以用思想将国运包裹起来,从自己的智海当中剥离出去。
至于满殿的文武大臣们,虽然一个个也十分地羡慕苏林如此年轻便成为了公爵,但是也承认苏林的确有这样的资格。毕竟镇国诗词,每一首都极为难得,都足以被封爵的。
而苏林还是接连写出了这么多首镇国诗词,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天才了,若是连这样为国贡献的天才都不能够被封爵位的话,恐怕还真的说不过去了。国君孙建实便要落下一个赏罚不明的过失了。
“苏林,以你的几首镇国诗词为我吴国作出的贡献,朕不仅要授予你公爵的爵位,更要赐你一座镇国公府。来人啊!将镇国公府地契拿来……”
国君孙建实一声令下,便有太监唯唯诺诺地手持一张房屋地契,走到了苏林的面前,躬身递了上来,恭敬地说道:“苏国公,此乃位于皇宫左侧的一座府邸。占地一百亩,此乃地契。”
“学生多谢国君赏赐。”
既然是国君的封赏,苏林当然是却之不恭了。他拿起这一张地契,就如同他在建安府的世子府一样。只要将地契一展开,便可以看到整个镇国公府的圣力模型,哪里有假山。哪里有湖泊,甚至是有多少间厢房都一清二楚。
一百亩的府邸。别说是在这寸土寸金的皇城国都当中,就算是在建安府那样的小地方。也价值不菲。按照一般而言,国君授予爵位,现在已经没有土地和府邸的分封了,只不过是爵位的虚职和国运的共享。
可是现在,就是这么一座镇国公府,起码价值上亿两银子了,就这么一句话赏给了苏林,皇恩不可为不浩荡啊!
刚刚那些还能正色的文武百官,此时便纷纷羡慕起苏林来了。他们这些文武百官,许多都不是京城的世家,比如兵部尚书苏近,是苏家的,府邸殷实都在建安府。他在京城也不过是有一处十几亩大小的尚书府罢了。赵家也是一样的,身为建宁府的大世家,在京城也不过是十几亩大小的府邸。
只有像杨家和冉家这样的京城世家,在京城的府邸,才能够有**十亩到一百多亩。像苏林现在手里的这一座百亩府邸,恐怕在整个皇城国都当中,也不会超过十座,所以如何能不让人羡慕呢?
府邸大小,也是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声望和威严的。在京城这种寸土寸金的国都当中,拥有一百亩的府邸,说出去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苏林!苏林……等等我……”
酒宴散去,苏林想到叶鸿业等人还在皇宫门前等着自己,便急匆匆地要离开。而兵部尚书苏近,便急匆匆地追了上来。
“大伯,有何事?”
苏林现在是苏家的世子,按照身份来说,世子在家中的地位,仅次于半圣。不过,苏近终归是长辈,所以苏林对他也十分礼貌,暂停脚步转身,拱手问道。
“哈哈!苏林,你今日真的是让大伯我大开眼界啊!那礼部尚书赵田,我早就看他十分不顺眼了。你要知道,这一次你闯《二十四孝图》的事情,便是他在后面作祟。现在被你一个区区举人诛心杀死,恐怕他就是到了幽冥也不会瞑目的……”
快步追上了苏林,苏近很豪气地夸了苏林几句,然后便把主意盯到了苏林手中的房契上,笑着说道,“苏林啊!国君赏赐你的国公府好像很大的样子,你一个人……也住不过来,你也知道,我们苏家的大部分产业都在建安府当中。所以……我那尚书府也不大,可是现在……苏家在京的子弟家人奴仆,全部都挤在这十几亩的府邸当中,实在是太……”
“大伯跟我说话就不用拐弯抹角了,反正这国公府我一个人住着也是太空,不如就当做我们苏家在京城的府邸吧!但凡是我们苏家的子弟,都可以自由入住和进出府邸。”
苏林当然一眼就看出了大伯苏近话里面的意味了,当然了,就算是苏近不提,苏林也打算这么做的。毕竟,他一个人,就算加上大学士叶鸿业和其他的一些门客,也绝对住不满这么大的国公府的。
而且,苏林刚刚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府邸的各种事物的采办和置业,他也都不熟悉,必须要有信得过的人上下打点才行。还不如将府邸交给大伯苏近派人去打理,住进来的也都是苏家自己人,根本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哈哈!那就再好不过了,苏林你放心好了。其他的一切事宜,大伯我都会帮你全部安置妥当。你要知道,国君赏赐给你的这一座国公府,可是之前一位离开吴国的半圣的府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