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勋冷笑连连,真拿本少爷当全国可飞小天使了,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马岩站起身,望着请帖笑骂道:“这群狗日的真是两张脸,灾灾难难见了便避,有了好处喜笑颜开,不去,入了夜,咱兄弟去喝两杯。”
赵勋没吭声,若有所思。
陈奉瑾邀他赴宴,不用想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儿子,州府监察副使陈远山。
监察使这个官位极为特殊,官声口碑两极分化。
想要当监察使,必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能喷,第二个,名声。
是否能喷,决定能否胜任这个职务。
名声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决定着监察使的仕途能走多远。
关于监察使的口碑,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有的人认为,监察使出来混就靠三件事,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不畏强权。
有人的则认为,监察使出来混也靠三件事,栽赃嫁祸,出卖兄弟,照顾嫂子。
事实上两种监察使都有,第一种,那是真的头铁,大部分在京中,看不爽了直接骂,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从着装到礼仪,从人品到才学,从能力到名声,有一定点不符合规矩的,私下骂,公开骂,上朝接着骂。
第二种监察使,一般都是各道各州府的监察使,这群王八蛋为了入京高升,可以说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吃大哥喝大哥,背后骂大哥Der得呵,前脚称兄道弟生死与共,套出话来后脚就给人家卖了,黑料是一套又一套,把人家往死里整。
赵勋很清楚,陈奉瑾想要借“肃县民意”助他好大儿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监察使最为注重名声,名声呢,又大多和百姓有关,百姓说这个人名声好,官声好,一旦传到朝廷耳中,为了树立典型,一般都会高升重用。
昨天赵勋让人打听了关于陈远山的事,根据反馈回来的结果,陈远山果非善男信女,通俗点来说,就是这家伙多多少少有点大病。
有的人当官,求财,有的人当官,求权,陈远山这位监察使,他是既不求财也不求权,当官只为报复社会。
据说陈远山到了府城为官第一天,和知府干起来了,给人家知府老头打的鼻青脸肿的。
就因为知府设宴款待他,然后席间有一个舞姬是不小心踩碎了一个酒壶啊还是踢翻了个什么东西,被州府一顿喷,陈远山当场不乐意了,说人家知府度量小,还不是讽刺或是阴阳怪气,是直接怼,俩人吵吵了一通最后动上手了,陈家为了摆平这件事听闻没少花钱搭人情。
得罪完了知府,陈远山又开始招惹府城的世家,天天啥也不干,就在城门口蹲着,但凡见到哪个公子哥骑马就拦住逮府衙去,大致意思就是这群公子哥不是文臣武将,骑马属于是无证驾驶。
除了世家子,商贾他也得罪,一个监察使不研究黑料,研究税收去,三天两头举报哪个哪个商贾偷税漏税。
你要说他可哪得罪人大人物,百姓夸他也行,还不是,百姓更烦他,天天和个二流子似的可哪闲逛,总给百姓讲大道理,什么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之处在于什么什么的,百姓不能因为是百姓而不注重涵养如何如何的。
陈远山在州府当官当到现在正好三年,能活到现在,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之前的时候赵勋也有个初步想法,通过交好陈家来交好陈远山,日后为官入仕,能够交好一位监察副使,肯定是有诸多好处的。
了解陈远山是个什么玩意后,赵勋彻底打消了这个年头,这家伙就是个纯纯的脑瘫,躲都来不及呢,谁会上赶着交好。
“不去,不但不去,我还得想办法搞一搞陈家!”
赵勋直接将请帖撕的稀碎,骂骂咧咧的。
刚刚在车厢之中,陈奉瑾已经“露出”了底牌,他陈家,容不得赵勋这种人在肃县搞风搞雨,双方最主要的矛盾在于百姓,在于陈家将百姓当做了“私产”,陈家不允许任何人动他们的“私产”。
这就是陈家的逆鳞,肃县,只能有一个能够“引导”百姓的聪明人,这个人,只能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