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你一旦说出曾被刘封俘获之事,必然会引发众人猜测,你究竟是如何被释放回来的。
到那时,即便你没有任何背叛司空的举动,也难免会遭人猜疑!”
李典闻言,仔细思量一番,觉得于禁所言极是,心中虽有些闷闷不乐,但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于禁见状,赶忙转移话题:
“对了,曼成,你可知道,夏侯将军去了荀令君那里,把博望坡的失利全归到对方军师单福提前设下埋伏,我军不备中伏,这才导致大败。”
李典闻言,不禁一愣,看向于禁,诧异道:
“怎会如此?博望坡之战,难道不是因为夏侯将军轻率冒进,轻易与刘封斗将。
结果反被刘封击败,致使军心震动,随后对方伏兵尽出,才让我军大败的吗?
这场战斗中刘封的勇猛起到了很大作用,按夏侯将军这么说,岂不是完全抹去了刘封的所作所为?”
于禁点了点头,回答道:
“正是如此。夏侯将军纵横沙场二十余载,如今却败在刘封手上。
恐怕他是想避免此事外传,影响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所以才这般说辞。”
李典顿时焦急起来:
“可如此一来,其他人就不会重刘封!
文则,你应该知道,刘封此人,勇武不下关张!
其人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按照夏侯将军所言,博望坡这一战,岂不是白白败了,没留下任何警示?”
于禁沉默片刻,缓缓答道:
“曼成,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清楚呢?
但你我毕竟是外姓将领,这种事如何处理,咱们听主将安排便是。”
说着,于禁转过头,看了看李典:
“既然曼成你并无大碍,我也就放心了。
你好好休息,我还得去统计此次战败的损失。”
说完,于禁便转身离开了。
李典望着于禁离去的背影,口中喃喃自语: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刘封此人,如果不能引起重视,日后,必成司空心腹大患!”
司空府内,荀彧送走夏侯惇后,独自一人在厅中踱步,心中暗自思量着应对之策。
夏侯惇此次大败而归,让荀彧意识到刘备军中的单福的确是个棘手的人物。
如若不尽快想出办法,恐怕会给曹操的大业带来阻碍。
想到此处,荀彧立刻命人去请程昱前来。
不多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一名身材消瘦的老者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厅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老者虽已年近七旬,但身形挺拔,犹如苍松般屹立不倒,面容刚毅,神色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