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从诗中可以看出冯道并不是太注重细节上道德的人。但是这并不表示冯道没有道德,冯道讲究的是大道,而不是在细节上做文章。他为了中原百姓不被屠杀,他跑到耶律德光那里去恭维他。仅这一件事情就说明了冯道的道德取向。他如果讲究细节上的道德,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见耶律德光,见了耶律德光也没有必要为了老百姓而去恭维他。冯道是不能仅用好人来形容,能做得如此超脱的只能是圣人。
在职场中,鲶鱼型人才做好人是要讲究手段的。职场中有一种人,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先为别人着想。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少朋友。因为受到他恩惠的人会以为他另有企图。即使能够理解他的好心,受了他的恩惠太多,也会觉得心理不平衡,进而主动疏远这个人。人都想自由,都想在做决定的时候不受任何因素左右。如果一个人受到别人很多恩惠,那么他的决定必然会受到那个人的左右。所以在职场,要想和别人保持很好的关系,那就不要对人太好,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侵犯那个人的空间。如果要在职场中找到朋友,那就不要过多地打听或者干涉到别人的生活。叔本华将人类社会比喻成寒冷的冬天在一起挤暖的豪猪。他们之间如果太近,就会互相刺伤,于是开始疏远;但如果过于远,那么就不保暖,于是开始靠近,如此循环往复,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着。
在职场中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想做好人,做大好人,那么你会无限地靠近,以便于给别人温暖,但是你在温暖别人的同时刺伤了别人。
在职场中,不要主动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你可以关照到他们的利益。但是如果你不是想让别人欠你人情的话,那么你就不要过多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因为他自己的利益,他自己会尽心尽力地去争取。
在职场中要学会争取别人的理解,这样会有更多的朋友。有的人在职场过分小心,无论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都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这种人把职场想象得过分险恶。其实将自己的想法和委屈告诉别人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关键是你要使用一些手段。不要向别人抱怨什么,但是你可以用很多手段向别人说明自己的处境艰难。比如十分卖力地工作,但是工作还是没有做好。你可以让所有的人都看见,这样别人就会自然感觉到难度很大。
有两家银行,一家银行是采用比较先进的机器,平均每个客户的等待时间只需要十分钟,银行里面的员工有条不紊地在工作。而另一家银行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平均每个客户的等待时间需要十五分钟。第二家银行的负责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让所有的员工都跑动起来,而且时常提醒顾客还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这个时间往往比真实等待时间要长,因此几乎所有顾客都觉得第二家银行的效率比第一家的高。
正是这种让别人看到自己努力工作的办法来博得别人的信任。在职场中生存也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做职场关系的手段。
在职场中,要学会把自己的工作进展和相关负责人汇报,然后虚心听负责人的建议或者意见。即使最后你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比较好,也要对管理者的建议适当地采纳。职场中有一种人向来喜欢自己闷头做事情,等到事情做成功了再向管理者汇报。这种做法只有少数实在太忙的管理者喜欢,大多数并不是很忙的管理者不会喜欢的。
职场中要给人以真诚的感觉。不要从来都是老好人的表现,那样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也不要从来都是一副笑脸,人们会觉得这个人很虚伪,即使你是真地很真诚对待别人。
历史上有很多人做人不讲究手段。他们太注重细节上的道德,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大道德。他们说话从来不转弯抹角,把自己想说的话,无论是该说还是不该说的都一股脑地说了出来。他们往往对君王是一片赤胆忠心,但是君王却对他们的话感到生气,进而对他们做出惩罚。
这种人做人本心不坏,但是做人的方式和手段上出了问题。冯道做人本心也不坏,而且有菩萨心肠,他做人的方式和手段上也是绝对高明的,也是值得学习的。讲究手段也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策略。策略要讲究效用,而不是讲究冠冕堂皇。
鲶鱼型人才不要因为自己确实有才,而对这些手段和策略不屑一顾,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己不适应环境。
不要太刚,为人乐观豁达
太刚的人不仅会让自己受伤,而且也会让身边的人受伤。做人最好不要太刚。一个人太刚主要表现在他太讲原则,很多事情他认为自己办不到,即使丢掉自己现在的一切,他都办不来。让他说管理者一句好话,他做不到,更不用提让他拍管理者马屁;让他揽上一个管理者犯的错误,他做不到,他认为谁犯的错,谁就应该承担责任。这种人太刚,不能灵活激动,做人不够聪明,所以也很难在职场上有前途。而很多鲶鱼型人才有这样的毛病。
职场上一些潜规则和做人的规则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将做人的规则全部运用到职场中来。比如做人有一说一,在职场中他也有一说一。如果管理者错了,他会批评管理者。在他们看来,如果管理者错了,如果他是个英明的管理者,那么他会虚心接受批评的;如果他不是个英明的管理者,那么批评他自然更是应该。这种人喜欢把所有的人看成两个极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中间状态,以英明来衡量管理者,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处于英明和不英明之间,而没有绝对英明,什么决策都不出错的管理者;也没有什么都出错,没有对过的时候的管理者。这种职场太刚的人是过分地理想化和绝对化了。
竹子因为有韧性,所以在遇到暴风雨打击的时候能够好好的生存下来。做人的道理是任何书本给的做人原则都讲不明白的东西。做人有很多微妙的地方,也是任何人也说不清楚的东西。千万不要为一些做人的原则所束缚手脚,做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鲶鱼型人才要有韧性。有些时候自己确实没有犯错,也需要承担一些错误。如果一个群体做错了事情,而你并没有做错什么,那么你也要承担错误。试想,这个时候如果你一个人跳出来说自己并没有参与,管理者会怎么看你,同事会怎么看你。
历史上很多人很刚,做人很讲原则,经常被原则束缚了手脚。这种人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在很多时候都不适应环境,都和环境格格不入,生存能力很弱。
鲶鱼型人才还必须学会乐观。
有一个父亲有两个走向极端的孩子,一个孩子过于悲观,一个孩子过于乐观。父亲很是头痛,于是决定采取办法纠正正两个孩子的性格。他给悲观的孩子买了一辆崭新的玩具车,而把乐观的孩子关在马棚里。然后父亲出去了。过了几个小时,父亲回来,一进家门,他就听到悲观的孩子在号啕大哭,而手中拿找崭新的车子。父亲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想玩新车子,但是又害怕把它玩坏了。父亲摇摇头,于是去看乐观的孩子。一走进马棚,父亲就看到孩子正欢快地玩着一堆马粪。父亲问他什么事情这么高兴。这个孩子说这堆马粪热气腾腾的,说不定里面有一只小马。
悲观的人总是把前途看得一片灰暗,而乐观的人总是把前途看得一片光明。人如果乐观,每天都会有很好的心情。很多时候人的烦恼主要来自心态,而乐观和悲观是两种基本的心态。
有这么一个故事:冬天,有一个病人病得很重,他病房的窗外有一棵树,那棵树上的叶子快掉光了。病人对自己说树上的叶子掉光的那天,就是他去天堂的时候。叶子每天都在往下掉,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糟糕。这件事情被一个画家知道了,于是他深夜爬上树,画了一片绿叶。最后除了那片画上去的绿叶,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因为那片绿叶,病人一直在顽强地坚持。冬天很快过去了,绿叶又布满了枝头,病人很快就痊愈了。
一个人保持乐观是件重要的事情,乐观的人能够经受起很多打击,并且把打击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个人在职场必定会有很多的打击,这些打击可能来自管理者的,也可能来自同事的。有些管理者或者同事不会区分对人和对事,一旦做错了事,他们往往会说脑袋笨或者做事情不经过大脑,甚至怀疑到个人的品质上来。这些打击千万不要看得太严重了。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还是你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无知的话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况且你要想到别人如此打击你,是因为他们没有修养,你不能因为他们没有修养而来惩罚自己。
如果自己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你更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更要乐观。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但是一定要记住同样的错误不要一二在再,再而三地犯。第一次犯错叫做不知道,第二次犯错,第三次犯错就叫故意。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犯错能提高你的警惕性,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更加小心。
如果对平时犯错耿耿于怀,不如反过来想想如果这个错误是在关键时刻犯的,那么错误会造成巨大损失,幸亏在平时暴露了自己这方面的工作缺陷。
如果在工作中感觉到困难重重,更是要有信心,要乐观。乐观和信心是能创造奇迹的。要永远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同时也要对自己十分有信心。因为如果你都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话,那么谁还会对你有信心。此外,信心就像一个驱动器,它会促使人去想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对不会被问题难倒。
如果工作中起落比较大,也不要对前途失去信心。在职场中起落是正常的。
如果被突然降职,你要考虑到你是否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如果确实没有做错却遇到这样的待遇,你可以找管理者反映,但是在反映中不要有任何怨恨的话。反映完了以后所要做的是专心做你现在的工作,因为你现在身处这个岗位。身在什么岗位就要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这样管理者看见了也只会更加佩服你的胸怀。
如果一个劲地抱怨,而且消极怠工,即使管理者觉得对你有不公平,也很难再次提拔你,因为他如果提拔你那就表明被降职以后应该消极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