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鲶鱼效应的启示 > 第八章 管理者的个性也很重要(第1页)

第八章 管理者的个性也很重要(第1页)

綷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不同个性的管理者在对鲶鱼型人才进行管理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性格特征,同时还要不断地优化性格,使之符合管理鲶鱼型人才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往往表现为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等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性格是由许多性格特征所构成的统一体。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做什么反映了人对事物的态度,表明了一个人在追求什么和在拒绝什么;而“怎么做”则反映了人的行为方式,表明了人是如何追求他所希望得到的事物的。正如管理学中常讲的一句话: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多种选择时最后会作出的决定,同样也决定了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会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冒险激进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比较大,回报比较高的事情,并用比较激进的方式来完成它。相反一个保守怯弱的人会选择风险相当小的事情,同时以比较稳定的方式来完成它。

人的性格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如果性格一旦形成,就会趋于稳定,而且贯穿在他的以后全部行动之中。性格中有部分是遗传的,但是相当部分还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发展而来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时的偶然表现并不能代表其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是其基本的性格特征。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做相当的选择。这些选择之所以必须做出,就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对于管理者来说,每天不但要做出相当多的日常选择,而且还要做出事关企业发展的决策。因此稳定性格对于管理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管理者的性格特征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的前途。不同的性格的人在待人处事方面所做的选择是根本不同的。优秀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是情绪稳定、主导性、外向性、社会适应性强等。很少有优秀的人是情绪起伏不定的,也很少有优秀的管理者在困难面前没有了主见。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不管物质条件是如何贫乏,社会条件是如何苛刻,而所追求的目标又是如何让人可望不可即,优秀的管理者最终都能够突破层层障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靠他们的性格。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吃苦耐劳,不服输和脚踏实地的性格。

一个人要拒绝孤独,同时也必须耐得住寂寞。因为热闹往往并不能让人清醒地思考。管理者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思路清晰和明确,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不断地从事调查和研究,不断地为企业指正航向。能够耐得住寂寞也是管理者的良好性格之一。我国有句古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有的人羡慕成功者,关注他头上的种种光环,可是没有几个人真正去了解他们的过去和他们的辛酸。很多人羡慕马克思,因为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社会主义国家将他视为开创者。但是有谁知道马克思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呢?他的一生是屈折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他被政府视为叛逆、眼中钉,从这个国家驱逐到那个国家,并且一生都穷困潦倒,更为严酷的是他不被世人所理解。他的生命大部分都献给了孤独和寂寞。虽然如此他却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仰和信念,最后他将社会主义永远地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著名的画家梵高,一生画画卖画,却从来没有真正卖出一幅画。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的,很少有人关心他,人们关心得更多的是金钱。他的画太超前了,人们根本就没有水平去欣赏它。于是他一生穷困潦倒,最后便在穷困中自杀。但是后人同样也记住了他。

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一些成功的性格,永不服输、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同时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时刻注意自己性格的优化。性格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因此要不断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性格,管理者的性格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企业的性格。永不服输的企业在市场上输掉的可能性就小,吃苦耐劳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的发展空间就大,脚踏实地的企业往往能够做到市场中某一个领域的强者,而耐得住寂寞的企业则经常在市场中做出惊人之举,最终会左右整个市场的格局。

管理就不要畏惧

管理者在管理中应该具有无畏的性格,这样不但有利于管理鲶鱼型人才,而且有利于对组织进行管理。但是在现实管理活动中,很多管理者对诸多不可确定因素产生了畏惧,这些畏惧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自身能力不足的畏惧。

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企业让很多管理者面临着巨大压力。虽然在他们的梦想中,自己应该是一个从不出错,为企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但是管理者对业绩期望越高,最后得到的回报就越是让人失望。而此时身边对管理职位已经觊觎已久的管理者会很乐意去一试身手。这就造成了管理者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恐惧。

管理者往往试图表现得很完美、对任何事都相当在行,似乎管理者永远严阵以待,永远都在做正确的事,而且还试图给人造成驾轻就熟的印象。即使做不到,在必要时刻,管理者也会使出铁腕手段来让他人信服。一个真正自信的管理者根本不用向别人证明什么?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给自己定目标,进而顺利地完成目标。那种定下不切合实际目标或者竭力想向别人证明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的管理者往往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对于管理者来说,过分施展才华往往会导致对自身的弱点的忽视和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不清。而弱点将带来威胁,于是管理者往往不愿去正视它们,甚至希望它们快些消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准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有不足并不可耻,相反它说明了管理者个人在进步,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迅速减少这些不足带来的威胁,使它不再妨碍你凭借能力获得各种成就。

二是对未来心中没有准确的预测而产生的畏惧。

由于对未来没有准确的预测而裹足不前的例子很多。

1967年,瑞士手表制造商在研究中心发明了电子石英表,但是他们却拒绝了生产这种手表的建议。因为他们认为谁也不会要一块没有发条的手表。但仅过了十年,这一决策就让瑞士手表的市场占有率从65%下降到了不足10%。因为日本人利用瑞士人的发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电子表,最后赢得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对于管理者来说,对捉摸不定的未来的恐惧使他们不愿轻易改变现状。即使现在的状况苦不堪言,但在他们的心中总认为未知的将来将更加可怕,于是管理者宁愿忍受现在的痛苦而不愿去做任何改变。适度的冒险是对付这种畏惧的唯一办法。管理者要相信自己出色的能力,并且凭借它,准确地预见将来哪些问题可能会发生,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管理者必须预测未来,因为变化肯定是会发生的,只不过变化是如何发生是不确定的。管理者遇到的真正困难就在于理解意外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管管理者如何拼命地抓住现在,对不确定环境的畏惧都不会有丝毫减少。因此真正高明的做法就是敢于预测未来,这样比原地踏步安全得多。

三是害怕被拒绝

很多管理者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人们无条件的承认,而且这种愿望往往是相当强烈的。因此很多管理者在管理者和员工面前都会表现得相当得体,而且尽量讨人喜欢。这是老好人的做法,而不应该是管理者的做法。一个人遭受到拒绝是常有的事情,管理者遭到拒绝也应该在意料之中。管理者能否胜任他的工作往往不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别人的欢迎,而在于他能够多大程度地为企业带来利润。有些管理者十分强烈地希望别人能够无条件地承认他,但这种期望往往只能导致畏惧的加深。管理者最好不要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不能胜任我的工作,结果将会怎样?如果不受欢迎又怎么办?因为这样的问题对于管理来说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它只能为难管理者的决策。因为在这样的压力下,管理者经常要考虑的问题就不再是“什么是正确的经营决策?”而变成“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更加喜欢我?”这样的管理者显然是不合格的。

当管理者不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热情来确定工作方向和重点,而选择一味地追求得到承认和赢得赞许,那么管理者就已经处于管理中的危险境地。当管理者费尽心思讨他人欢喜,最后往往导致立场的丧失,成功机会也随之丧失,最后连职位也随之丧失。因此管理者不应该被畏惧所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则。管理者要大大方方地面对那些自己认为会拒绝你的人。因为认为这些人可能拒绝你的想法的产生就是因为和他们产生了距离。因此管理者可以勇敢地向这些人走去,尽量地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从他们那里得到启迪。如果这样做了,久而久之这种害怕被拒绝的恐惧就会消失。

四是惧怕面对现实

在现实管理中,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意。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有可能威胁到企业利益时,管理者是否应该采取行动,该采取什么行动和如何采取行动就成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事情。有些管理者希望在这个时候能够有奇迹出现,让这种局面自然地消失,但是很遗憾这种局面最后往往变成了困境。于是管理者变出现了侥幸和浮躁的心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会逐渐地放弃自己的判断,而乐于听取专家的意见。这不是因为管理者能够从善如流,而是因为管理者试图逃避他们不愿意触及的现实问题。他们宁愿将问题交给承诺有能力迅速解决的其他人,而不是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采取办法克服难题。

优秀的管理者从来都不会回避问题,他们会不断地思考经营中的现实,并且勇敢地面对复杂的问题,而不是急于求成,期待好的方案迅速出现。

五是惧怕落伍

年龄增长有可能使人变的迂腐,但迂腐决不是年龄的必然产物。年龄只是管理者逃避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托词。无论管理者年龄多大、多么德高望重或者是社会关系多么广泛,他都必须通过创造价值才能保住职位。办公时代的革命已经告别了在办公室里露露脸就能领到薪水的时代。管理者老与不老,关键是看心态而不是年龄。如果管理者在退休以后,仍然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心态健康和充满活力,那么管理者就不能算老。而且管理者应该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将会更加丰富,从事工作将更加游刃有余。

优秀的管理者从来不会对年龄产生畏惧,因为他渴望工作渴望成绩,并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至于那些已经对年龄产生畏惧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种畏惧源自于个人,将影响管理者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因此必须尽快将这些问题解决,而不能让这种畏惧渗透到管理者的事业中去。有了这种畏惧的管理者不妨潜心下来学习一点新的东西,只要能够积极地尝试,就能够在任何领域中得到自由。

管理者之所以会产生种种畏惧是因为对管理事业不够热情或者是不再热情。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者如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等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对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也许他们的才智不是最出色的,也许他们本身所受的正规教育没有使得他们在管理中游刃有余。但是他们却注意时刻挖掘自身潜力,对事业有着一种强烈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他们来说,在管理生涯中肯定遇到过诸多的不如意,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畏惧过环境,而且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通过改变环境而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完全发挥,因此而取得了成功。

畏惧心理通常会夸大所谓的不足,让人觉得,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某些根本就不具备的素质。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很多管理者就对资历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在工作岗位上安于现状,根本就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呢?

学会倾听别人的每一句话

许多人不愿倾听,特别是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这种状况说明了在性格上存在着缺陷。80%的管理问题实际上是由于沟通不畅所至。不会倾听的管理者当然无法与鲶鱼型人才进行畅通地沟通,进而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管理者性格特征中必须具备的一点就是有耐心,有能够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倾听并不代表管理者一定要对别人的谈话表示认同,它仅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每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讲话能够被鲶鱼型人才认真地倾听,自己的意思能够被鲶鱼型人才理解。同样每位鲶鱼型人才也希望自己的说话能够被自己的管理者倾听,自己的意思也能被管理者所理解。沟通向来是双向的。

管理者的倾听不是听见或者听到,而是倾听。因为和听见听到不同,倾听不仅仅要用耳朵,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用心。管理者有倾听的耐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理解鲶鱼型人才想说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