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他人对你的说话感兴趣,你必须有丰富的谈资。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他人就会被打开话闸子,与你深入聊下去,聊出好的人缘。这要求你平时必须充实你的口才资本,掌握一定的谈资,这样才能做到与任何人都会有共同的话题,随时都能侃侃而谈。
注意提升自己的内涵
总有一些人抱怨自己没有天生的好口才,和别人在一起总是无话可说。其实,口才并不是天生的,是要有足够的底蕴作为基础的。
苏秦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有名的纵横家,他就是依靠自己的口才为各国的君主出谋划策。但是,苏秦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成功的。他曾经拜师鬼谷子,学成出师之后,他先后去游说过周王、秦王,但是都失败了。随后,苏秦很落魄地回到了家里,受到了亲戚朋友,甚至包括自己父母的冷遇。
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学习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一扎,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公元前333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抵挡百万雄兵,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从苏秦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口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口才的好坏与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拥有了深厚的知识积累和高雅的涵养,自然就能提升口才水平。当年诸葛亮一出山后便能舌战群儒,就是因为他曾在隆中苦读十多载。
准确、缜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够说服人;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够打动人;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够感染人。而这些都来源于长年累月的深厚积累。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倾倒众人。
想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修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知识积累
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读万卷书,识万般理。
2.关注生活,加强生活积累
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感受生活的脉搏,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五颜六色,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
3.把握时代脉搏
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新月异,如果你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必将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是不会有好的谈资的。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
人类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是说话者侃侃而谈的力量之源。知识在于厚积而薄发,有深厚知识积累的人,讲起话来,底气十足,成竹在胸。有的人之所以很有说话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厚的知识积累。想要做一个谈资丰富的口才高手,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处世知识。
处世就是指处理人情世故,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往。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基本为人处世之道,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的起码知识。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
处世知识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知识,诸如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寒暄、探病、致歉、打招呼等等。所有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说法。这些知识不需要特地去学习、钻研,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得来的。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世事知识。
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典故等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就要多了解世事。一个不谙世事的人,是做不到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
一般而言,世事知识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不过有些时候,人们却没有实践的机会或可能。比如来到异乡他地,对当地的世事知识就比较缺乏,这时候就应该认真了解、询问,做到入乡随俗。如果照搬甲地的世事或不顾乙地的世事,都会自讨苦吃。
李鸿章有一次出访美国,在一家饭店宴请美方人士。开席前,他按中国人的惯例讲了一番客套话:“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招待各位,粗荼淡饭,谨表寸心。”不想饭店老板却火冒三丈,认为李鸿章诋毁了饭店的声誉,非要其公开赔礼道歉不可。
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在中国无可厚非,可是却不符合美国人的习俗,所以造成了误会。
最后,还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
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等方面的知识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言辞更具感染力、吸引力。这些知识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获得的。不断积累学习,讲话时便会内容丰富、滔滔不绝。
如果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在与人交谈时,难免会出丑,闹出笑话。
明万历五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儿子张嗣修能状元及第,派其弟张居直约见极有可能获第一的临川考生汤显祖,要他把第一名给让出来。张居直说:“像才子仙乡乃产笔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有‘光照临川之笔’的佳句。汤才子如带了几支来京,可否让老夫一饱眼福?”汤显祖笑道:“据我所知,王勃所指,乃谢灵运之诗文,因他曾为临川内史。”出了这么大的笑话,张居直一下子闹了个大红脸。
所以,想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口才魅力,首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人,必定能有丰富的谈资。
借阅读来丰富谈话内容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是不能做到在谈话中应对自如、侃侃而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句非常实用的老话,想和任何人都能愉快、顺畅地交谈,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书本是增长知识的重要工具。即使是最伟大的口才家,也要借助阅读来丰富谈话内容。
每天都能做到多读书、多看报,就能了解世界的动向、国内的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艺术新作、娱乐信息、影视作品等等。如此一来,你就能应付各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