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县衙见面,陆晨阳连忙说道:“邓大人怎么亲自来了?快,上茶。”
邓明博摆了摆手:“陆老弟,我就不跟你寒暄了,事情紧急。我是来借粮的。”
陆晨阳一脸诧异:“你们三阳县还缺粮?”
三阳县是整个岭南唯一一个,百姓自主就能吃饱饭的富裕县。
邓明博苦笑着说道:“我不是为了自已,我是为了酒坊县和章台县来的。他们这次受灾最严重,可是这两个县的情况你也知道,根本没有物资能救灾。现在的百姓们还住在被雪压垮的房子里,这么冷的天,怎么受得了?只怕又要冻死一些人。我们三阳县虽说是好一点,可是能做的也有限。我知道,你们岩泉县的日子也刚好过,本不该厚颜张嘴。但我实在不忍心……”
陆晨阳明白了,这是希望他能捐粮的。
陆晨阳想了想,问道:“那怎么是邓兄来?那两个县的县令呢?”
邓明博脸色微变,轻叹道:“他们与你并不相识,不好厚颜求救。”
陆晨阳对这话不以为意,为了百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不过该救还是得救。
陆晨阳立刻答应下来,帮忙出了一批物资,有粮食和棉衣等。
邓明博没想到陆晨阳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感动得不行。
“我代百姓谢谢陆大人!”邓明博一脸动容地说道。
陆晨阳扶起他:“邓大人为了百姓,肯来找我求助,这份仁爱之心,也让我动容。我让人立刻准备东西,派人送往两个县城。不过,邓大人,我是怜惜百姓,所以这些东西我会派人前往,定是要将东西送到百姓手中的。”
“这是自然!”邓明博立刻应下。
陆晨阳想了想,点了两个人,一个是县衙的捕头李大军,另外一个是汪景浩。
大家不知道他,他是县学的学生,出身农户,但他天资聪颖,刚入学不过一年多,就已经学得不错。
县学的老师说,他非常有天赋,科举一途是最有希望考中的。
陆晨阳也很器重他,天知道,岩泉县出个读书的苗子有多不容易。
扯远了,陆晨阳这次让他过去,也是因为他识字会记账,也希望他能接触到公务。
汪景浩收到消息,激动不已,觉得这是陆大人信任他,立刻收拾东西就走了。
李大军羡慕的不要不要的,心里想着,这肯定是因为他不认字,不然他一个人去就行了。
两人点清楚东西就要出发,陆晨阳拦住了李大军,低声叮嘱:“看看他们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如果县令不作为,你知道怎么办吧?”
李大军眨了眨眼:“懂,既然当地县令不作为,自然要投奔有作为的县令了。树挪死,人挪活,哪能在一个地方一条道走到黑呢?”
陆晨阳冲着李大军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他选择李大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