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见的第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林妙声恨我。
很久之后,我发现其实那个时候我将自己托付给了一场豪赌。赌她是爱我多一些,还是恨我多一些。
本着那样的心境,静静地看她,看她是怎样在有我参与的岁月中昂扬顿挫,看她每一种固执深沉执著的模样。
—《纪暮旅行记》
就在项目运营接近半个月的时候,林妙声再次接到了甲方的需求书。
需求书很完整,就是插播一个节目:天虹酒业x周年活动。而且,这次活动不走高端路线,走亲民路线,主推的产品亦是一般档次的黄酒消费品。
林妙声很快便召唤了创意部和设计部的人开会。算是独立单项的前期资料分析。策划认为活动的关键是整合营销传播,设计师提出活动宣传设计的主视觉调性,对辅助色等等提出建设性的参考。
然后,由林妙声将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出的前期资料分析与策划这边合作整理成一个完整的ppt讨论稿。她在an上约纪暮:
“纪总,下午有空吗?”
“什么事?”
“我想跟您讨论周年活动,有些问题需要再跟您讨论一下。”
甲方与乙方的交流沟通充分程度,直接影响到乙方方案稿的质量。很多时候,稿子得不到甲方的认可,不是因为方案稿没有创意,而是因为方案稿不契合甲方的需求。这一点,林妙声在4a呆了两年后,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创意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就是说她们做出来的方案首先是商品,然后才是艺术品。是要得到客户认可的。
这一点,两年前,似乎是纪暮反复强调的。那个时候林妙声经常为了“没有美感”的“商业创意”狠狠地鄙视纪暮。
现在,她竟然主动联系他,跟他复核相关信息。
纪暮想:真难得啊。
由此可见,林妙声也不是一个冥顽之人。该学习的,她一直在摸索、排斥、疑惑、验证、认可。所以,就职场而言,真的进步很大。
不过,抛开职场呢?
下午三点一刻,林妙声和纪暮相约在一茶一
坐。
地点是林妙声挑选的。
其实她是不愿意去天虹酒业,那里有太多熟悉的东西堆积在一起,就算那些爱和恨如滔滔之水东逝去,奔流到海不复回,她仍旧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在那里不会触景生情。
作为乙方,自然是她先到。不过,纪暮很准时,出现时依旧是深色的外套和一贯清冷的气场。
“纪总,这里!”她一见他出现,便扬手招呼。
“还是……叫我纪暮吧。”纪暮一边在林妙声的对面坐下,一边有些牙根酸涩地说。
“好吧,那就叫纪暮。”
纪暮没想到林妙声一点也没有障碍,甚至连犹疑也没有,下一句便改变了对他的称呼。
她说:“纪暮,我们将商业效益放在第一位,用更经济的投入,收最大的效益。”
纪暮随手翻阅着林妙声递给他的a4文稿,是打印好的一些辅助资料。她一边在上面指指点点,一边侃侃而谈:
“这次的活动我们要做出延续价值,全面走近消费群,展现亲和力……而且,活动的操作流程要简单,容易执行。”
最后的执行,自然不是4a的事情。与当年的新品上市不一样,那个时候林妙声是全身心的扑入其中,而此刻她只是这个单项的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