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星感受到了那淡淡的?芬芳,强烈忍住了试吃的?冲动,把花苞给池小闲留下了。
看?着那几串花苞,方樾忽的?一愣,猛地想起了之前从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东西。
花苞和花朵虽然是?同一个生物,却是?不同状态的?。而信息素……
他立刻返回实验室,用提取出来的?信息素做了一个最简单不过的?实验——电解。
果?不出他所?料,信息素电解后出现了几种新物质,其中一种就是?和它化合物结构十分相似的?另一种三聚体?有机化合物。
一种强烈的?预感在他脑海中形成,促使他立刻用这?种新型化合物展开实验。
其他研究员也迅速被勾起了兴趣——他们不太敢相信简单电解后的?产物就是?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东西,但心里又抱有一丝侥幸的?期待。
或许奇迹真的?会发生呢?
两个星期后,这?种新型化合物被证明了有效性,且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副作用。所?有人都震惊了,这?才问方樾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
方樾简单道:“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替代品,但某天我突然意识到,最好的?替代品恰恰来源于这?种信息素本身。”
“我们忽视了一点——真菌是?通过释放电信号和生产信息素来实现细胞间的?交流沟通的?。这?说明电流与?信息素之间存在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就开始思?考电流对信息素的?影响,然后做了电解实验。”
“那为什么这?种电解产物不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呢?比如头疼什么的?。”
有人发问。
“不,这?种信息素电解后,只产生一种有效成分,剩余都是?废料,这?些废料才是?真正对神经系统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在我们先前的?实验中,信息素被注入人体?后,受人体?内部的?生物电流刺激分解出有效成分和废料,有效成分阻断了噬肉真菌入侵神经系统,而废料则对神经系统有副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电解提取出信息素里有效成分就行。”
赵新:“人体?的?……生物电流?”
“是?的?,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蓄电池’,体?内每一个细微的?活动都跟生物电流息息相关?,包括心脏跳动,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还有大脑活动。”
方樾解释道。
“那之前我们为什么没在真菌组织液中发现这?种电解产物呢?”
“生物电解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是?没掌握好时间点。”
执行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么说,接下来量产这?种化合物就行了是?吗?”
方樾:“没错。”
“对了。”
顾凯忽然道,“你之前不是?说信息素72小时就会被人体?代谢掉吗?那这?种有效成分呢?”
方樾:“信息素电解后的?有效成分,代谢得更快,通常48小时内就会代谢完。”
顾凯疑惑道:“那不是?得一直注射?”
方樾:“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参考微针贴片。”
“微针贴片?”
顾凯都没听说过。
“是?的?,这?是?一种新型透皮注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讲注射方式简易便携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这?种微针贴片。”
“简单讲,就像一个创可贴那样,表面安装了许多灌有药液的?微针阵列,只要轻轻贴在皮肤上,微针就会穿透角质层把药液输入皮下细胞。患者几乎不会觉得疼,因为角质层没有痛觉神经。”
方樾解释道。
“这?么神奇?!”
顾凯惊讶道,“那岂不是?经常换换‘创可贴’就行了?”
方樾点点头。
量产的?研究工作交给了化学家?们。这?种分解了的?产物要比信息素本身化学结构简单得多,方樾觉得生产起来难度应该也要小一些。
但研究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还要快,所?有人都在卯着一股子劲儿和胜负欲。
一个月后,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第一批“创可贴”生产出来了,一共一万五千张。每张上面的?药剂注射量是?一周所?需,也就是?一周后才需要更换“创可贴”。
它们很快分发了出去,紧急运送到了高地外的?大部队驻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