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牢墙内的巴勒斯坦pdf > 第十一章 克林顿的和平努力(第1页)

第十一章 克林顿的和平努力(第1页)

u0004和平进程时运不济。巴勒斯坦选举过后几周,巴勒斯坦恐怖主义分子在1996年3月实施了两起杀伤力极大的携弹式自杀事件,32名以色列公民丧生。随后,以色列鹰派候选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竞选总理成功。他之所以能够击败西蒙·佩雷斯很可能是由于这起事件。以色列新领导人信誓旦旦地说不以土地换取和平。外交部长阿里埃勒·沙龙宣布《奥斯陆协定》无疑是“以色列自寻末路”,他说“我们大家要快手快脚地行动,霸占的山顶愈多愈好,扩大定居点,今天拿到手的将来就是我们的了

……我们不抢占的日后就归他们了。”在这个政策下,以色列抓住所占领土不放,同时也激发了巴勒斯坦人采取更多的暴力行动。

阿拉法特现已正式当选总统,克林顿总统作出极大努力,寻求以巴合理的妥协。1998年10月在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举行了为期9天的首脑会议,达成的协议包括以色列军队调动、安全事务安排、释放囚犯以及恢复永久地位问题谈判。可是过了几个星期,以色列内阁决定推迟执行《怀伊河备忘录》。

甚至在工党埃胡德·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总理之后,以色列政府依然拒绝全面执行《奥斯陆协定》或者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而巴勒斯坦人视这些为永久和平的基础,绝不轻言放弃。尽管有这些障碍,美国还是先在沙姆沙伊赫、博林空军基地,后在戴维营发起举行了一系列和谈,其中戴维营和谈在2000年7月进行,持续了14天。

2000年9月,在巴拉克总理的勉强同意下,阿里埃勒·沙龙带了几百名警察到圣殿山建筑群,即圆顶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所在地,宣布伊斯兰圣迹将永远在以色列的控制下。许多以色列人指控沙龙这位前任将领故意刺激巴勒斯坦人,触发暴烈行动,

使进行中的和谈触礁。由于这起事件,加上以色列拒不执行《奥斯陆协定》,巴勒斯坦人感到受挫折,暴力一发不可收拾,是称第二次起义。

克林顿总统在任期结束前的几个月提出他所谓的最后建议。以色列定居者80%将留在西岸,以色列可保留对约旦河谷的控制权以及在西岸的预警系统,还附带规定应安全需要以色列可紧急调军。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非军事化,由国际部队负责边防以发挥威慑作用,巴勒斯坦对领空拥有主权-但应作出特别安排以满足以色列空军训练和演习的需要。

在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居住区由巴勒斯坦管理,犹太人居住区由以色列管理,巴勒斯坦对圣殿山拥有主权,以色列对西墙和以西墙为构成部分的“神圣处所”拥有主权。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地限于西岸和加沙。规定这个协议经双方接受,即取代对中东适用的联合国决议所有一切要求。巴拉克总理未作明确答复,但后来说以色列的保留意见长达20页。阿拉法特总统拒绝接受克林顿总统的建议。

在克林顿总统努力促进和平的期间,被占领土的以色列定居者人数增加了90%,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在巴拉克总理执政时期。到2000年底,西岸和加沙的以色列定居者共22。5万人,克林顿(不是巴拉克)给巴勒斯坦人开出的最优惠条件是,定居者撤走20%,留下至少18万人,居住在209个定居点,占地约为被占领土的10%,其中包括“租地”、部分约旦河谷和东耶路撒冷。

10%的数字容易使人误解,因为这个数字通常只包括定居点的实际面积。每个定居点四周还划定半径为400米左右的一圈,不准巴勒斯坦人进入。此外,还有其他大片土地会被占或者指定作专用区,连接各定居点以及连接定居点与耶路撒冷的公路,给定居者提供水电、地下污水管、通讯的“命脉”。这些道路和管道宽500至4000米,其中许多不准巴勒斯坦人使用或穿越。蜂窝状的定居点及连接通道把西岸分割成不相连的两三个大地区以及许多零碎小地区,后者通常不适宜居住,甚至交通隔绝,而以色列控制约旦河谷,巴勒斯坦人往东无法直通约旦。巴勒斯坦四周设置了密集的军事检查站,进出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道路设军事检查站截制,检查站约有100个,还有数不清的其他道路用巨型混凝土方墩或者土墩、石墩堵住,永久封闭。

任何巴勒斯坦领导人如果接受这些条件,绝对保不住自己的职位。但是,许多人相信华盛顿和耶路撒冷方面的官方说法:和谈告吹的责任完全在于阿拉法特。

《奥斯陆协定》“最后地位”谈判仍有形式上的承诺有待澄清,这包括耶路撒冷、难民、定居点、安全事务安排、边界、同邻国的关系和合作。2001年1月在克林顿总统任期最后几天,阿拉法特总统同以色列外长在塔巴举行新一轮会谈。其后某方面声称巴勒斯坦拒绝了巴拉克总理开出的“慷慨条件”,即以色列只保留西岸的5%。事情真相是巴拉克根本没有开出这样的条件。后来他说:“在我看来十分清楚,在塔巴绝无可能达成协议。因此我指示不展开谈判,不派代表团,不进行官方讨论,不做任何记录,也不要美国官员在场。在塔巴无非是以色列高级人员同巴勒斯坦高级人员进行不具约束力的接触。”①

两个月后,阿里埃勒·沙龙当选总理,这些寻求妥协的努力宣告结束。

以色列政府曾经声明渴望和平,各次谈判失败是因为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支持下,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持续升级。负责和平及人权事务的巴勒斯坦首席发言人汉南·阿什拉维博士这样答复:

从一方面讲,他们成功地做到了把和平进程当作这种心态的人质。另一方面,他们百般挑姓如炮击、轰炸、毁房、拔树、毁坏农作物、暗杀政治领导人、把全体巴勒斯坦人围圈起来而不给任何行动自由(如同坐牢),于是,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巴勒斯坦人行动竟如此激烈,于是,他们要求有权对被囚禁的人

口施暴。接着,他们就要求巴勒斯坦人把不使用暴力作为他们取得谈判资格的先决条件,更不要说去谈什么巴勒斯坦的建国了。

①尽管官方不予承认,在塔巴确实进行了实质性讨论,这构成其后发展出来的《日内瓦倡议》的基础,详见本书第13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