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让别人喜欢你的18个办事态度的句子 > 第13章 放眼长远的办事态度(第4页)

第13章 放眼长远的办事态度(第4页)

费尔的大决策,曲中见直,一言以蔽之,谋求机遇于未来。

适可而止才是王道

事都得讲究策略,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无论投资也好,失败后反思也好,你都要有很好的计划,或者说为自己留条退路。要讲究适可而止,否则反受其害。

大多数成功者都趋向于不时地在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寻找机会。

每当发现一个新的领域,只要有客观的利益可图,参与者往往是源源不断的。这时候你的超前意识至关重要。

怎样做到适度超前呢?不要有一次进两步或三步的情况,只能一次一步,稳步前进。每一步的程度可以快些,但绝不能一次两步或三步,这样,“欲速则不达”。

日本的松下先生曾经说过,我对将来常抱有美好的希望,但他的脚步总是一步一步的,享受一步步地接近希望的喜乐,如果二步并做一步地走,中途定会摔跤的,就可能会使社会陷于混乱,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经营者而言,能看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运用你的策略,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要做一件新的工作时,一定先做好考虑,绝不能立刻着手,今天要着手的只是合乎自己胃口的东西,其他即使别人说再好吃,也不能去动它。食欲可以自己调节,可是“事业欲”就不同,只能靠自己的自觉,因而常需自我反省,结合公司综合力量,来做最适合公司的工作,虽然麻烦,其安全性还是很牢固的。虽然这样想,但有时还是会操之过急的,这时应该立刻回头,但是很难发现这个关键,所以经营者应特别留意,如果发生错误,经营就容易招致失败,经营的失败大部分因此而起,所以,经营者要经常反省。

当大家开始一窝蜂制造的时候,就该激流勇退。一般人都有很多欲望,只要发现一种事业可以赚钱,大家马上一窝蜂地经营。短时间也许还不错,但一段时间之后就立刻陷于恶性竞争,弄得大家都赚不了钱,甚至停业或破产,这种事情真是太多了。如果想避免这样的情形,还是可以办到的,那就得适可而止。

松下先生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公元一九二五年的事情。当时他到东京办事处巡视,办事处里面摆着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时候装置在收音机里,非常畅销。办事处主任对他说:“这是最近东京最畅销的东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卖卖看?”

松下先生听了以后觉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尽早在大阪发售,因此当场就指令和真空管制造厂交涉。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根本赶不上订货,就当场先付出价款三千元购买一千个,想多买一个都有困难。

回到大阪,松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一万多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为数不小的款子。后来制造真空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各种厂牌渐渐出现,价格自然也逐渐便宜。

看到这种情况,觉得非认真考虑一下不可,因为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可能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还有一些利润,而且销路也还可以,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大不相同了。重点在于如何掌握演变的趋势而不安于现状,因此,先见之明是非常重要的。

虽说目前卖真空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松下先生却不想干了,这样似乎有点可惜,何况还是在没有赚到更多钱的时候。但是话说回来,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况的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本能,这就是让他萌发撒手念头的理由。况且已经赚取一万元的利润也应该是收手的时候了,再贪心就不太好。结果,真空管的贩卖情况是不是在自己的预测之内呢?

松下先生真的就这样决定从真空管收手,也把自己的意思通知生产工厂和客户,工厂方面因为可以无条件获得大阪地区的客户,心里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而客户方面自然也不会有反对。于是,松下就从这个还没有创造可观利益的真空管贩卖事业上撤资了。

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收音机配件的售价急转而下,使一些获利还不错的工厂和贩卖店一起陷入困境。

松下电器因为收手得快,因此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遇事要留有三分余地

遇事留三分余地,就不会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我以前曾在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曾经把一个采访任务交给一个男同事,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当时曾想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可他却拍着胸脯对我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的动静,我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不对我说:“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他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有反感,我又同意他继续做些努力,完成采访任务。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回旋都没有。

有一位朋友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打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是事与愿违,那该多难堪啊!

那么,怎么样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呢?

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做人方面,不要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如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对人不要过早地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辈子很长,变化也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的话语。

总之,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