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代科举童生 > 第240章(第1页)

第240章(第1页)

第240章

海陵县但凡对科举有些想法的学生家长们,挤破了头,穷尽一切办法送孩子进弘毅塾读书。

这导致几天内,陈凡忙得不可开交。

甚至连杨廷选都让人拿着自己名帖来,给县里几个望族的子弟们开个后门。

望族不代表大族,望族人丁兴旺,但却不是钱家那种乡宦之家。

但在海陵县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杨廷选既然选择了在海陵县踏踏实实做出政绩,那自然要拉拢这些大家族的。

陈凡也从里面挑了几个看起来颇为俊秀聪颖的收入塾堂,算是给了县尊一个面子。

人多了,房子便远不够教学、住宿用。

陈凡给了杨廷选面子,杨廷选自然投桃报李,大手一挥,直接将歌舞巷和凤凰墩连接地方的空地全都划给弘毅塾。

这块地皮向北拓了二亩地,直至护城河在城中的内湾小湖,隔湖相望的就是海阳楼,天色清朗时,站在湖边,可以一展胸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丁班教学,陈凡正听着讲案下牛蛋的背诵。

陈凡颇为意外,以前他虽然招收了牛蛋他们一帮孩子进塾堂,但因为有慧眼识珠,知道这帮孩子的天赋都很一般,所以在主观意识上,或多或少地并没有对这些孩子的学业有什么期待。

他一直以来只是本着尽一名师者的本分,所以才认真教授他们学问。

可是今天牛蛋背诵《小学》,却让他对这些孩子的观感大变。

刚从三百千里走出来的牛蛋等人,用一晚时间,竟也将《杨氏之子》这篇小短文背诵得流利无比。

别小看这个成绩,文章虽短,但也是文章,跟朗朗上口的三百千相比,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实则是有些难度的。

陈凡欣然点头,温言对牛蛋道:“背得很好,夫子在簿上给你记一分,等集齐十分,塾中会奖贴你的名字至院墙上,还会奖励你一支笔!继续努力!”

跟牛蛋一起进塾的小家伙们顿时用羡慕的目光看向牛蛋,私底下却握紧了拳头,想着下次抽背也能给父母长长脸。

“陈永寿,香九龄,能温席。。。。。。,背!”

丫头吸着鼻涕,懵懂站起,四下里望了望,这才扭头看向陈凡:“二叔,我不会!”

陈凡皱着眉头道:“在塾堂里,要叫夫子!”

“哦!夫子,我不会背!”

话音刚落,四下里传出窃笑之声。

陈凡黑着脸:“这段时间以来,塾中人来人往,大多学生读书都很上进,但极个别人却偷奸耍滑。”

学童们听到这话又笑不活了。

陈凡的课堂中有四种人最为神秘,分别是“极个别人”、“部分同学”、“更有甚者”与“我就不说是谁了,自己心里清楚”。

听二叔把自己归类为这四种人,陈永寿嘟囔个嘴,显然脸上挂不住了。

陈永寿刚到,从乡间一个野小子,转变成一名读书人,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陈凡只是让他上了讲案,“啪啪啪”在他掌心打了三记戒尺,随即又用“疾言厉色”对着他一顿输出,这才放他回到位置上。

刚开始学童们还觉得好笑。

但看到夫子连自家亲侄子都下得去手,渐渐地也不敢笑了,塾堂气氛为之一肃。

“周炳先,《杨氏之子》,背!”

陈凡又抽中了周炳先,周炳先站起身来。

陈凡看了他一眼,发现今天的他似乎跟往日有些不同。

但具体哪里不同,陈凡一时间也说不好。

只见他双手撑着桌子,开始背诵:“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乃呼儿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