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数日未见,今日无事退朝之人,只有数十个。
不知是几天前响动太大,还是变成正辰时上朝,让大家积极了许多。
这种场景,并非崇祯想要的结果,没事儿来凑数有卵用,远点的连听都听不清,不如回衙门公干更显务实。
不过想想人多也好,有些事儿就是要人多。
诸臣也注意到了特别之处,今日大汉将军好像比往日多出不少。
一番君臣礼仪,早朝开始。
崇祯宣布,只议四件事。
温体仁会意,显然就是七日前说的那四件,满朝也只有他,方具备禀报资格。
咳嗽一声,非常庄重地走上御道:
“启奏陛下,陛下安排之事,臣等已办妥,此乃凤阳祭陵正副使名单,请陛下御览!”
说完双手呈上。
王承恩走下丹陛接过。
崇祯翻开一看,正使王应熊,副使朱纯成、太常寺少卿冯元彪。
选王应熊在预料之中,这次除了祭陵修缮,还要详细调查杨一鹏吴振缨案件。
老温显然不放心让别人去,这番安排,着实花费一番心思,当中有阁臣有勋贵,还有个东林人,应该是妥协后的结果。
如此看来,老温并未察觉自己意图。
祭陵史是谁,当下都已不再重要,这项事宜,仅仅是个障眼法。
崇祯上顺水推舟,大手一挥全部照准。
老温很满意,得偿所愿,皇帝给足了“面子”。
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崇祯,一会儿恐怕谁都去不成,有些人还将面临牢狱之灾。
第二项乃巡抚及总督人选。
陕西巡抚廷推出文震孟、蒋德璟、孙传庭。
自己的文老师竟然都入选,还把他列在首位,不排除尝试挤走文震孟的嫌疑,万幸孙传庭还在。
这个苟日的温体仁,表面上看似听话,背地里小动作不少嘛。
对于蓟辽总督,推出侯恂、范景文、马士英。
剿贼正副总督则为玄默、卢象升、洪承畴、吴甡;宣大总督拟定唐晖、熊文灿、陈新甲三个。
不假思索,崇祯高声道:
“孙传庭何在?”
“臣在!”孙传庭出班行礼。
望着这个未来栋梁,御座上的人倍感欣慰,高声道:
“原陕西巡抚练国事,转任郧阳巡抚,陕西巡抚由孙传庭接任!着孙传庭加兵部侍郎衔,将京中事务交接妥善,立即赶赴陕西!”
孙传庭满心欢喜,五天前就预感到了,果然梦想成真,随即领旨谢恩。
“侯恂何在?”
“臣在!”
“着原户部尚书侯恂,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前往辽东,替换丁魁楚,原总督丁魁楚调回京师另用!”
按照原有轨迹,孙传庭要在一年后主动请缨,现在就满足他,期许能早日发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