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选择好的平台可以成就你一生 > 第16章 守住气门最不在意的往往是最致命的(第4页)

第16章 守住气门最不在意的往往是最致命的(第4页)

浮躁的心态会导致工作作风的浮夸。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全国上下刮起“浮夸风”的根源,就在于全国上下无处不在的浮躁心理。浮躁心态使我们中华民族在那个特殊年月遭受了一场浩劫。在今天,浮躁之风更是要不得的。一个机关单位浮躁,不会干出利国利民的实事来;一个企业浮躁,离破产就会不远;一个员工浮躁,定会一无建树,浮躁得越高,会跌得越惨。

浮躁之人只知道高处着眼,想得五彩缤纷、天花乱坠,但他们不懂得从低处着手的道理,或者说根本不想从低处着手,根本不想踏踏实实地干起。所以,对浮躁之人而言,再远大的理想也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再高的位子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浮躁之人有一个共同的归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使命运之神厚爱自己,就必须克服浮躁这一导致人生和事业失败的弱点。

对治“浮”,就应该练好“沉”字功,也就是沉下心,埋下头,从低处做起,将眼前的小事做好;

对治“躁”,就应该练好“静”字功,也就是平心静气,心态平和,踏踏实实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一个真正沉心静气的人,就会将眼前的工作处理得尽善尽美,稳步地向高处迈进,直到实现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目标。

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居安思危是一种预测力,它是指人们对人对事存在合理的质疑,时时考虑到危机存在的可能。居安思危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并可以将风险带来的压力在事前就予以解决。居安思危靠的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分析习惯。对凡事抱有警觉的态度,事先预测到风险存在于哪些地方,并想好对策。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风险,都有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两全之计。要培养居安思危的能力,就要试着从事情的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并尽量的考虑全面。透过优厚的条件要看到事情潜藏的危机和问题,对事情要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并能对任何一种突发状况都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

曾任美国通用公司总经理的查理·威尔逊,以考虑事情全面周到而著名。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决定对一家公司进行投资时,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的儿子认为,对方开出了极好的条件,对于投资方来说,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无论从公司的营业、运转、资金,各方面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简直就是一个投资的绝好机会。威尔逊于是说:“问题就是出在他们给的条件太好了!你想想看,在对方如此优厚的条件之下,这家公司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达到收支平衡,所以失败的几率很大。即使他们真的成功了,也会为了达到收支的平衡甚至赚钱,而承担过大的压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怪你逼他们逼得太紧,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要被破坏,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值得长期合作的好伙伴,那么就应该让他们的努力所得要大过于你,双方将来才不容易有危机出现。”

中国人早就意识到,处在安全的环境里,危险和困难随时都会出现。《周易·系辞》里就说过:“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左传·襄公十一年》里,也有一段话:“《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太平或平安的时候,不要忘记灾难和危险有到来的可能性。总想着有危险,才会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居安思危,意味着衰败的过程或许在兴盛和圆满的时候就开始了。唐玄宗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他统治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给当时的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唐玄宗通过宫廷政变夺得皇位后,开始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他统治的前期,政治安定,生产发展,国势昌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很活跃。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先进的文明国家,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的年号叫“开元”,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杜甫回忆那时的繁荣景象,在诗歌《忆昔》中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是,唐玄宗晚年荒于声色,宠爱杨贵妃,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白居易后来在《长恨歌》里写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的不满情绪滋长,给有野心的军阀以可乘之机,终于在天宝末年爆发了守握重兵的边将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正是唐玄宗贪图安逸没有危机感所造成的恶果。他宠爱的杨贵妃落得了“婉转峨嵋马前死”的下场。而他也落得“昏君”的千古罪名。“安史之乱”历时8年,使黄河流域的繁荣经济遭到了灾难性的大破坏,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中唐到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间朋党相争,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破产流亡,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在公元907年灭亡。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就像西方的悲剧色彩一样,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许多中国的古语都说明了居安思危是一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准备。它不仅需要在闲情逸致中寻找平和安定,而且在现实的苦难和邪恶面前,也要勇敢的接受并超越。

拖延把你划入平庸

拖延只会导致一个人步入平庸。它对人的最大危害,其实并不仅仅在所拖之事上,它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只能将问题在自己身上越积越多。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另外,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因一时拿不出面向外界的合理解释,将此事一拖再拖,终于引起众怒,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因此事真接损失达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就会使没解决的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难。

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那些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须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只会让他们感觉更加疲惫不堪。

如果你希望通过拖延混日子,那你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你在工作上的拖延虽一时侥幸蒙骗了你的雇主,但却使你从此变得更加平庸。优秀的人做事从不拖延,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他人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是的,我立刻去做!”或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

要想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摒弃拖延的恶习,拖延只能导致平庸的结局。如果你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请丢掉糊弄生活的态度,从今天开始拒绝一切拖延的习惯。

巨人因何倒下

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最基本的是沟通能力与运筹能力,不懂这些,必然是办事盲目和冒险。另外,作为管理者还要注重细节,否则就有可能因忽视小小的细节问题而造成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1996年9月,耗尽巨人集团心血的巨人大厦完成地下工程,开始浮出地面。而就在此时,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了。一批又一批的买楼者围坐在巨人大厦前,一拨又一拨的债权人拥进了巨人集团。

次年1月12日,数十位债权人和一群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来到巨人集团总部,恰逢深居简出的史玉柱刚刚驱车从外面进来。于是发生了一场面对面的“短兵相接”,其间,一位律师对债权人和记者口气凌厉地嚷嚷道:“如果你们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来闹事,你们就闹去。作为企业行为,任何事情向社会曝光都没问题。如果你们要曝光,可以先曝光,然后再谈,我们不怕曝光。”

由于缺乏危机处理能力,巨人集团仅仅委派了律师与债权人和记者周旋,巨人与媒体的关系迅速恶化。于是,种种原本在地下流传的江湖流言迅速地在媒体上被一一放大曝光。

这些耸人听闻的新闻真假参半,泥沙俱下,一时间让史玉柱百口难辩。史玉柱在危机中曾几度企图恢复生产销售秩序,可是几度被传媒的跟踪报道打乱。每出现一次报道,就造成一批骨干的离去,增加一批讨债者的上门,以致恶性循环,难以自救。

在那些风腥雨恶的日子里,史玉柱一直躲在巨人集团总部四层的总裁办公室里。他把自己在孤岛上关了数十日,就在这些日子里,新闻媒体对巨人事件进行了高密度的轰炸,企业形象支离破碎。可是,史玉柱却始终没有与媒体、社会进行过哪怕是一次认真、知心的对话。他异常平静地对仅有的几位对他和巨人还抱有一线希望的部下说:“我们不必主动去找任何一位记者,我们的名声已经这样糟了,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还能怎样?”就这样,史玉柱轻易地放弃了最后一次获取同情和救援的机会。

其实,巨人集团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到绝杀的地步。尽管巨人的保健品推广大战宣告失败,可是在市场上并没有完全丧失品牌信誉。而巨人大厦已完成地下工程,只需要1000万元资金就可动工起来,按当时的房地产建筑进度,5天可以盖起一层,一层一层往上盖,兵,临城下的债权人自可安心不少,许多矛盾冲突也可化解。

史玉柱很明白:缺少的仅仅是1000万元而已。但是,他就是没有能力筹措到这笔钱。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巨人集团的债务结构始终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从不向银行借钱。在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可达3000万元到5000万元。凭借如此业绩,他完全可以陆续申请到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步转化为基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用这笔钱来盖巨人大厦。可是,史玉柱却始终否定这步棋,而是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无疑是巨人突发财务危机的致命处。

正因为巨人集团平时很少与银行打交道,危急时刻,银行自然对巨人袖手旁观。其实,巨人在各地的市场营销还在运转,巨人集团的良性债权至少有1.2亿元。如果巨人与银行关系融洽,就凭自己的债权也能筹到1000万。然而……

有人说,正是史玉柱那种缺乏沟通的个性在关键时刻最终葬送了巨人集团。史玉柱一向不善交际,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即便在鼎盛时期,每当要做重大决策,他都喜欢把自己关起来苦思冥想。史玉柱的一个部下评价他说,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项是与人交往,最大的局限是零负债理论。

因为缺乏与媒体、与银行、与社会公众的积极有效的沟通,巨人终于倒下。史玉柱这个巨人的领导者,那时,在扮演联络人这一角色上太失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