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知道,天子刘辩已经变成了董卓的傀儡。
满朝文武的金玉良言,刘辩一点都听不进去,只听董卓一人言。
也不知道董卓到底给天子下了什么药,竟然能令天子如此信任董卓。
这种信任,十分盲目,令荀爽百思不解。
内忧外患之下,大汉已经彻底无救。
江山即将破碎,非人力所能改变,不如趁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争取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下,保存自已的族人。
荀爽离开洛阳后,有不少朝臣们也向天子辞官,但无一例外,这些辞官的朝臣都死在了半路。
如今的朝堂之中,剩下的大臣,都是董卓一脉的。
洛阳北军的军官,也被换上了董卓的亲信。
北军校尉公祺稠,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被卫尉士兵关押入狱,最终死在了牢狱之中。
公祺稠死后,北军也落入了董卓之手。
加上南逃的并州军、西凉军,以及洛阳北军,董卓手中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众。
……
很快,时间便来到了十月初,忙碌的秋收已然到来。
此刻,申屠锋正身在冀州邺城的府衙书房之中,处理着手中的公务。
此时的邺城,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模样,而是恢复了以往的生机,街道也变得热闹起来。
这些百姓,有一部分是邺城附近村落的百姓。
更多的是从南部州郡,费尽千辛万苦,逃难而来的百姓。
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都被安排在邺城之中。
从北方学院赶来的学子,也都熟悉了手中的事务,并做出了傲人的成绩。
无论是分配土地,还是租赁耕牛,或者是粮食等等,都没有出任何差错。
这些新上任不久的年轻官员,之所以能做的如此完美,还多亏冀州百姓的配合。
无论府衙下达什么样的政策,百姓都会无条件且全力的配合。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劳作,虽然冀州百姓们没有开垦出更多的荒地。
但以前荒废掉的田地,都被重新开垦,只等明年春种。
反正只要家中没有了粮食,他们就可以前往府衙去租借粮食,不会挨饿。
土地都属于自已,等到明年秋收,将借的粮食,在尽数还给官府就行了。
府衙的告示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百姓们租借的粮食,永远不会上涨。
租借多少,秋收之后就交还多少,不需要多上交粮食。
耕种田地的税收听着很多,可仔细算下来,税收并没有想象中的多。
以前百姓耕种的土地,都是士族大户的,百姓得到的粮食少得可怜。
还要从少得可怜的粮食中,上交四五成的税收。
而如今,百姓耕种的土地都是自已的,这两三成的税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此时的申屠锋,正在书房中处理公务。
许褚和暴君,还有张飞三人,正静立在书房之外。
暴君和张飞一左一右的静立在房门两侧,许褚则是站在中间。
许褚并没有理会一旁的张飞,对于张飞这厮,许褚心里没有半点好印象。
还好张飞就像哑巴一样,从来不和他许褚说话,许褚也能减少一些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