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玄的酒,得到了程夫子的高度赞誉。
回府后,他便直接命人去准备开酒楼的事情。
先前订做的器具,是匆忙之间打造出来,只用来试验用的。
要大规模生产,少不了还要再订做一批大一些的器具。
“可惜的是,中秋节已经过了。”
“若是能在中秋节的宫宴把我的酒拿出来,这免费广告绝对够给力。”
“不过也没事,还有机会。。。。。。”
在程府时,赵玄已经和程夫子谈好了。
清谈会时,程夫子会要求现场用他指定的酒。
文人们对酒当歌,指点文学经典,想想就畅快。
而且程夫子是清谈会的主讲人,大家都看在他的号召之下来参加的。
所以他说话,自然好使。
说要用谁的酒,自然谁都不会有异议。
这就叫朝中有人好办事。
所以在筹备酒楼的同时,王府里的蒸馏设备也不能停。
说完这件事后,福贵又禀告了另外一件事。
“先前王爷让奴婢去查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正如王爷所想,册子上所记录的时间,基本都与朝廷往边关拨军饷的时间有关。”
“有个别时间对不上的,奴婢又去查了一下赈灾拨款的对应时间。”
“基本都能对上。”
赵玄最近交代给他的事情,终于不是以前那种往宋府去送东西,或者想法子讨宋玉蝶安心那些。
因此福贵的办事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查了朝廷拨军饷的时间后,册子上有个别对不上的,他当即便发散思维,又查阅了其他从国库拨出的款项时间。
事实证明,他的猜想是对的。
薛良义估计也是看出了一点眉目,所以才会借花献佛,把他抄下来的册子给了赵玄。
这确实是大功一件。
就看这大功有没有福气能受得住了。
军饷经过户部批准,从国库调出。
而运送的人,则是负责军务的五军都督府。
正好曹国公承蒙祖荫,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
五军都督府虽然没有决策权,只能听朝廷的政令行事。
可负责执行的,却是他们。
军饷从京城送出,途中经过多少道。
每一道去了多少,最终到边疆的有多少,估计就连他们自己押运的人都说不清。
而赵玄也终于知道,书里的自己是怎么死的了。
无端端牵连进这么大的一起事件中,而自己还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自己对付的是太子,太子只需要稍稍出手,他可不就一下子就成了炮灰?
至于剧情后面怎么发展的,赵玄并不知道。
可也足够了。
如今他手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