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做自己擅长的事而成功的例子 > 第一章 自我认知是人生成功的(第3页)

第一章 自我认知是人生成功的(第3页)

2005年第48届上海世乒赛,继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女单和女双金牌后,她用激情与沉稳实现了6年前就已有的目标,捧起渴望的世乒赛女单奖杯,亲吻着那枚来之不易的女单金牌,她说,6年前打球完全靠的是一股拼劲,而现在更多的是依靠经验与技战术意识。与此同时,她也成为一位大满贯得主。从此,她顺利地从王楠手中接过了女乒大旗。

对于每天的训练,不管是体能还是打球练习,她都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最好,为其它的队员做好带头与示范作用。对于每次比赛,她都能以平和稳定的心态去应对它,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赛后积极地思考与总结。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她都会虚心地向教练请教,认真地分析并纠正,精益求精,争取达到完美。对于身边的队友,当遇到挫折或困惑的时候,她会积极地伸出友爱的双手。她现在,在队里,无论何时,她想得都不只是她自己,学会了关心他人。

所有的人都说她成熟了。

可是喜欢完美的她却给自己订下了明确的目标:成为队里的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让教练与队友放心,让国家放心。同时她的眼睛也已瞄准了下一个目标:2008年奥运会。

张怡宁的乒乓球生涯中,顺境比逆境的时候多,“意外”则是她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习过程,宁宁坦言“逆境”比起“顺境”,让她获取的收获更多。

一骨折属意外教训深刻

刚刚在第48届上海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的张怡宁,在大喜过望之际却“乐极生悲”。12日晚17时,在她返回北京队出席队内的训练时发生意外——不幸磕伤右手。据北京女队总教练周树森介绍,张怡宁将缺席于18日开始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预选赛,北京军团和张怡宁很可能为此而失去一枚全运会金牌的争夺机会。

12日晚17时许,北京队正在位于先农坛的训练馆中进行混双训练,张怡宁在接一个介乎“出台与不出台”之间的球时,从下向上挥拍扬起的右手碰在了球台的犄角上。张怡宁马上被送往医院诊断。诊断的结果为“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周指导说:“其实就是伤到大拇指了。不幸中的万幸是伤势还不是很严重,医生说,只要好好修养,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康复。这样还不会影响张怡宁参加10月中旬开始的全运会比赛。”

好在作为奥运会冠军,张怡宁已经获得了全运会女单比赛的资格,同时由于北京女队在去年的全锦赛上获得冠军,所以本次预选赛上的团体赛参赛资格也不用张怡宁出马争夺。其实,真正受到影响而无法参赛的项目就是混双和女双。周指导说:“可能要损失一块乒乓球金牌,因为张怡宁和郭焱在国内省市女双配对中绝对是第一号的。混双她也和马龙搭档很长时间了,也非常有竞争力。”

经历了这次意外,张怡宁已经懂得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二“一门心思”使意外频生

张怡宁喜欢乒乓球,不像一般人,而是打心眼里真喜欢。很多人觉得训练苦,她却觉得是一种享受,所以能熬得住。她小时候心就特别大,一门心思想就拿世界冠军。

而张怡宁后来出现问题还就出在她的“一门心思”上。在宁宁成长的过程中,在技术上基本没走什么弯路,心态上却出了很多问题,思想波动比较大。她想拿冠军,却没想过冠军需要一步一步做起,不能一步登天。

在2004年之前的4年里张怡宁经历了很多挫折,一次次冲击单打冠军都以失败而告终。

2000年张怡宁非常有希望参加悉尼奥运会女单比赛。但在吉隆坡世乒赛女团决赛中输给徐竞的一场球,改变了她的前进轨迹。那次团体赛,张怡宁前面一直发挥得不错。决赛对中国台北,前两盘王楠和李菊打得特别好,张怡宁激动得信心爆棚,她想自己必须要比王楠和李菊赢得更漂亮。结果她一上去就打“冒”了,教练李隼急得直想上去掐她,眼瞅着她败下阵来。

受这场球的影响,张怡宁在随后的奥运会预选赛中打得很差,错失了参加悉尼奥运会的机会,人一下子消沉下去了。李隼对她说,如果你还想打下去,只能你自己救自己了,这道坎你必须自己迈过去。

三摆脱意外教练苦心孤诣

自己迈过去谈何容易?在这之前,张怡宁一直特别顺,没受过这么大的打击。打2000年奥运会预选赛输球,大约有两三个月的工夫,张怡宁一直没缓过劲儿来,她暗自思忖:看别人拿冠军好像挺容易的,到我这儿怎么这么难?

后来教练李隼给她做了很多工作,中间宁宁思想也有反复,最后还是坚定下来。她想:自己这么喜欢乒乓球,决不能轻言放弃,决定重新来过。那一年的年底队伍出访欧洲,张怡宁连拿了两站女单冠军,气又盛了,下决心一定要拿单打世界冠军。

张怡宁有一次跟记者聊天聊起个人问题时,她先分析了自己的性格。她觉得自己更像孩子,和孩子处得有时也比和女孩好一些。因此,要做她的男朋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忍耐性强。

现在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张怡宁是孩子的“心性”——骨子里好强,外表随意。2001年,张怡宁在技术上已经比较出众了,第46届世乒赛打得很好,对九运会的女单冠军也胸有成竹,结果在全运会女单决赛中,她大比分2比0领先王楠,又被翻盘,第五局只得了5分。她当时是被自己气坏了,最后一个球故意打下网,因为消级比赛,她受到了严厉处罚,不仅全队做检查,而且还被禁赛了三个月。这次风波对她打击也很大。

此后,她的成绩又出现起伏。2002年,张怡宁获得了世界杯、巡回赛总决赛和亚运会冠军女单冠军,2003年1月份公布世界排名的时候,她第一次排到了首位。到了2003年巴黎世乒赛,从技术到心理她都是最好的时候,女单决赛又是她和王楠争冠军,这次她落后3盘,又追回3盘,最后还是输了。等到年底在香港世界杯输球之后,张怡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夺冠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了。

四从意外中感悟人生

张怡宁在回忆自己这段人生经历时,也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我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全运会女单决赛,我非常有激情,失败了;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我非常沉稳,也失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觉得有点不理解自己了,这种感觉挺可怕的。”

那一段张怡宁太想拿冠军了,打好一点,感觉自己天下无敌,稍差一点,又觉得什么都不行了,思想起伏很大。而且心性大的孩子心事重,有些痛苦不愿意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有时候说话像祥林嫂一样,一点儿不着边际,说得主管教练李隼直懵。

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工作就非常难做了。张怡宁那时候急需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把她“击活”。那时主管教练李隼也改变了教学方式,采取“话疗”,而且十次谈话九次是鼓励。整个女队教练组,包括总教练蔡振华都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调整她的信念,让她在思想上战胜自己。

张怡宁现在回忆起雅典奥运会前梦魇般的4年,如今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四年里我什么苦头都吃过了,但这四年的学费没有白交,失败的经历成了我的财富,我今天拿了一个大的。蔡指导说我可以成为女队的领军人物了,我希望能做好这个领军人物。但是这个领军人物并不好当,我今后必须在各方面都非常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承担起更重的担子才行。”

激情创造成就的楷模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如何成功的,如何发家的,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许多人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下面我讲一讲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发家成为世界首富的故事:

1973年,美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人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来这是求学的,不是来弄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32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为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如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你也许得永远等下去。

熟悉比尔·盖茨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在行动上总是充满了激情,浑身上下散发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正是在他充满激情的行动带领下,微软公司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计算机领域里"霸主"。

1999年,世界著名财富杂志《福布斯》,在公布全球富翁的名单中,比尔·盖茨再次以900亿美元遥遥领先,最近,甚至有消息说,他的财富已超过1000亿美元,稳居世界首富之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