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劝慰道:“大太太,容我说句僭越的话,人死不能复生。大太太如今还是为以后的事情多打算打算。”
一来书香几乎没听说过这个林家,二来见林大太太的言语样子便觉得不像是世家出身,这样的人家能与靖远侯府结亲,就只有两种可能,为了攀附权贵或者迫于宁致达的权势。
如果是后者,那就算是少夫人是因为宁致达而死,林大太太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来闹。如果是前者,那林家这样趋炎附势的人家自然也不会得罪宁府。林大太太来闹,大概不过是为了能多得些好处。
为了攀附权贵就把女儿嫁给臭名昭著的宁致达,书香对林大太太也就提不起尊敬来。
第一百一十九章 提防(四)
林大太太听了书香这话果然迟疑起来。
人死不能复生,是啊,就算是她再闹起来又有什么用,万一当真得罪了宁府,那她可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了。何况那个宁致达又是个出了名的浪荡子弟,就算是真的耍起泼皮无赖来,他们一个小小的林家又能拿宁致达怎么样?
二太太见林大太太低了头思量着,便知道书香的话说到了林大太太的心坎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只要人有软肋,就不可怕。怕就怕林家对宁府没有什么要求,那可才是真的难办。
二太太和书香劝了林大太太半天,林大太太的脸色才缓和了下来,抹着眼泪说道:“……我那女儿也真是命苦。还指望她跟着侯爷,封了诰命,我们家也跟着风光风光,谁知也是个没福气的。”
也是个没福气的,这话又是说谁。
书香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太太请节哀。”
林大太太清了清嗓子,说道:“还请二太太带我去灵前哭一哭。二太太不知道,我那女儿嫁过来之前,和她大弟弟最是要好,我今儿来之前,她大弟弟还特意让我来替他送送他姐姐。唉,二太太不知道,她大弟弟现在都十八岁了,还没混上个一官半职的,我女儿生前最是惦记他。”
书香听了心底里冷笑。既然当真是姐弟情深,为什么今天都没有亲自来,反而让林大太太替他来送,又没什么官职的人,难道就忙成了这样?林大太太这话分明就是想借着少夫人的去世来要求宁府替她儿子寻个职位。
二太太也听明白了这个意思,只是不管家却不好直接应承,只好暂时敷衍着。谁知林大太太却紧逼不舍:“……前阵子皇上将京郊运河的差事给了侯爷,可见侯爷现在是很得重用的。”
这是暗示林大太太心里清楚宁致达完全有这个能力。
二太太面露难色:“那也是工部的事,侯爷毕竟管不到吏部。”
林大太太脸上立刻不高兴了:“谁不知道六部都是通了声气的。不过是请侯爷说句话罢了。何况侯爷是有爵位的人,我们又不要求什么高官厚禄,只要给他舅弟安排个差事罢了。”
这话说得也太过分了。少夫人尸骨未寒,林大太太竟然就这么着急地做起交易来了。大概是生怕少夫人死了。往后再和宁府求情就难了。
书香开口说道:“大太太先别急,都是一家人,何必说这样见外的话。何况这事我们也做不了主,待回头跟夫人和侯爷商量过了再说。大太太也说是侯爷的亲舅弟,侯爷自然会尽心尽力。”
书香这是暗示林大太太,她们毕竟二房,又没有宁致达有权势。就算是现在空口无凭地应承下来也没什么用处。倒不如让宁夫人和宁致达做决定。
林大太太这才心有不甘地住了口。
到了晚间,二太太看左右无人便拉起书香的手,轻声说道:“真是委屈你了。”
书香淡淡地笑:“娘说的这是哪里话。”
二太太叹了口气:“你才嫁进来几天就遇上了这样的事。今儿要不是你,那个林大太太还不知道要怎样闹起来,倒让你受累了。”
书香安慰二太太道:“我毕竟是小辈,就算是林大太太想要骂几句也无妨。”
总比二太太受辱要好。
二太太听了这话对书香更生出一份敬重感激来,两人去了老夫人那里,寻了个机会将林大太太的意思说了。
老夫人沉吟着说道:“原来林家倒存着这样的念头。”
二太太低声说道:“这事关系重大,媳妇不敢做主,只好来回老夫人。”
老夫人看着二太太和书香恭顺的样子。明明是大房宁致达闯下的祸,却要二太太和书香出头解决。老夫人虽然在后面却也知道前院的情形,宁夫人躲着不肯出来,却将林大太太推给了二太太和书香。
老夫人也见过林大太太几次。略一思索便知道林大太太一定给了二太太和书香难堪。此时两人站在自己面前却没有丝毫的不满和委屈,满脸都是为宁家着想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