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卒训练营算起,大半年过去了,没白耗费光阴,厮混的也算不错。
马蹄得得,出了马场,令狐大郎跟着陈庆之和王洪,与另外五个捉手汇合。
这五个捉手,看着都很年轻,却满身的彪悍之气,外加一种生人勿近的气息。
根本不用看,闻一闻就知道,标准的边军精锐,杀过人,流过血,瞪起眼睛来就飚杀气。
他们还处在精锐的初级阶段,杀气外露又毫不掩饰。
只有那些表面乐呵呵的不露声色,翻脸的时候,却能毫不犹豫一刀剁出去的家伙,才是最危险的。
所以,这五个人他没怎么去注意。
自己已然是捉手什长,昨天才报到,今天就出差,都不清楚自己手下那十个兵卒,长成啥样。
想想都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守城门的队正,带着十七八个小卒,看着百余个戎装军人骑马过来,慌忙“啪…”一下站立,挺身抬头行注目礼。
“的哒哒…的哒哒…”
骑队匆匆而过,走马如龙,气势磅礴。
出了北城门,一行人直向西北方面。
马邑城外区域,多为群山峻岭,向来以人烟稀少著称。
一路上,真就没碰到几个人影。
马邑城,是秦将白起与赵括相战于长平之时,筑此城养马而得名。
城置于半山腰峻岭崇山之中,南临小涧,北距大川。
历史上,有著名的“马邑之围”和“马邑之谋”两个典故。
前者主角是汉高祖刘邦,后者主角是汉武帝刘彻。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南方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反复较量的主战场之一。
在许多中原的达官显宦眼里,这是个该死的‘危地’,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做官。
荒凉,一片荒凉。
正是夏收时节,这种荒凉只能意味着,马邑这一带今年粮产,不会太高。
点掐的很准,天色将晚时,正好到达一处驿站。
开道的骑兵屯扎营在驿站傍边。
而进入驿站休息的,只是杨福泽和他的卫队,还有陈庆之的守捉曹人马。
驿长见是振威将军到,立即指挥驿夫们忙了起来,做饭的做饭,喂马的喂马。
驿站不算小,毕竟靠近马邑城,估计来往的人还是很多的。
令狐大郎是第一次亲历古道驿站。
如果没人告诉他,这是间驿站,他定认为是大户人家的宅院呢。
这也证明了边关的信息传递,还是很发达的。
军情传递,输运马匹,军人来往调拨,这里都要承担主要任务,驿站建的小了,肯定不成。
不过,时下属盛夏季节,正值各地驿站比较清闲阶段。
当然,这只是相比较而言。
驿夫是底层的杂徭之一,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他们的处境,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这里除了驿长,驿夫们都没有饷钱,他们属于朝廷徭役中的一种,都是无偿劳动。
不说那么多了,就说令狐大郎他们这一行,将官兵卒合计三十几人,进了驿站,受到极为殷勤的接待。
驿夫们跑前跑后,端茶倒水,卑微的好像奴隶、贱民似的。
实际也是如此,除了驿长是小官吏,驿夫都是贱民,比庶民还低一等。
终唐王朝废除了奴隶制,现在的贱民,就是最低层阶级,他们名下没有田地房产,只拥有一个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