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太子给她的感觉一如现在。
是他隐藏的太深?还是他真的淡薄如水?那方才就是自己看错了。
总之,太子给她的感觉有些奇怪。
这样看来讲课对她礼遇好似也不那么单纯了。
一想之下林孝珏又暗暗发笑,管他太子如何,哪怕明知道他在利用她,哪怕明知给皇长孙讲课也不必这般欢喜。
那又如何?
现在他还不会坑害友军。
以后的事谁又能预料得到呢?
反正她要把她的思想灌输给皇长孙,那样离理想就又近了一步,这件事比太子,皇帝,天王老子都重要。
就是要欣喜,就是要高兴。
林孝珏欢欢喜喜辞别了太子。
待她走了几课钟后,太子自行驱着轮椅,慢慢走到窗前。
猝不及防的,他双手按着窗台站起来,水波一样的眼睛潋滟着兴奋的光芒,他低声道:“一定要成功,一动要成功,不然这些年的隐忍,就都白挨了。”
惊,原来太子能够自行站起,但是宫里宫外谁都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707 给寡妇保媒
西北之事是要在朝堂上讨论的。
皇上强势,像方景隆这样跟皇上身边久的人,自然要揣测皇上的心思,皇上虽然好战,但是鞑靼人说要来朝贺,并且不割地不不讹钱,这就是服软的表现,也能耀我国威。
何况打仗打的是钱和命,劳民伤财。
所以朝上基本上一边倒,都支持讲和。
太子和几个文臣这次到有不同意见,太子坚持说鞑靼人狼子野心,不能讲和。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皇上这次并没有参考太子的意见。
很快就命礼部下了诏书,同意了鞑靼的称臣。
外交事宜交给礼部,两国何谈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过了几日,城里不知为何刮起了一阵反对太子的小风,说太子好战,恐怕不是仁君。
周光祖虽不主动跟太子联系,但他是太子的亲舅舅,岂能不着急。
忙命人把林孝珏叫回来,问她朝中事态。
林孝珏道:“自然是有人背后捅刀子,不是汉王就是成王,离不了了。”
可就算知道是谁在背后又能怎么样?
太子确实是主战的。
周光祖道:“怎么一下子反过来了,不是皇上主战,倒是文文弱弱的太子,真是让人心急。”
林孝珏见周光祖嘴巴起了水泡,不忍让他担心,安慰道:“皇上这次没有接受太子的提议,自是要给太子提个醒,他才是皇帝,现在的太子还越不过他,至于您担心的事,您大可放宽心,就如您所说的,皇上好战,他心中欢喜太子主战还来不及,只不过不好明着表现出来罢了,这次和谈还另有意义,皇上大位已稳,如再有外族来贺那是锦上添花,所以也不会是权宜之计,太子那边,皇上还是有主张的。”
周光祖道:“你的意思,皇上心里是欢喜的?他喜欢太子这次的强势?”
霸道如皇上,怎么会愿意把皇位交给一个没主见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