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家族历经四代,位居显赫,不免会有些自负……刚刚奉孝提及我即将占据衮州,此话有何隐喻?”曹操巧妙转移话题。
一语既出,曹操感到郭嘉整个人似乎都焕发了新的生机,充满自信和活力!郭嘉精研兵法策论,无不是为了追随古代名家的步伐,例如张良、陈平,渴望为一位英明之主效力。虽然袁绍对他不予重视,郭嘉心中却燃起要证明自身能力的决心!
四世三公又怎样?郭嘉偏不辅佐袁绍,要去助不如他的诸侯,甚至最终击败袁绍!到那时,袁绍会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轻视?袁绍,你意识到自己错失了何等的人物吗?
在众多的选择中,郭嘉最终锁定了两个人:一位是刘玄德,另一位则是曹孟德。这是他在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加入刘备麾下确实有利,毕竟麾下已有如张飞、关羽这样的勇士,若再多一名智谋过人的谋士,必将助其翱翔九天。但刘备的为人过于宽仁重誉,这与郭嘉的追求并不吻合。
更何况刘备身边已有了戏志才的辅佐,关于这一点,郭嘉心知肚明。作为同样自负的策略家,若郭嘉选择加入已有人辅佐的阵营,他宁愿做首位谋士!
因此,与戏志才争夺地位显然不可行,这与他不愿意屈居他人之下的心态是一致的。
相比之下,帮助曹操从一无所有到统一中华,岂不更加充满成就感?即便面临更大的风险,在郭嘉看来也不足惧!
与曹操短暂交谈,他对曹操的洞见力和智慧印象深刻。
特别是曹操在最初并不关心自己后,得知了自己独特观点仍能放下偏见并虚心请教的态度,这让郭嘉由衷地感到赞赏。
成就大业需不拘小节的胸怀与魄力,而这点,曹操恰恰具备。
反观刘皇叔刘备,也许他会在第一次接触时立即表现得极为尊重,但这种即时反应未必能长远持续。
“曹操将军与袁绍关系密切,假如你能写信请求袁绍提名你为东郡太守,以此获得一隅之地安身,将军可以借此机会发展地方民生,改善兖州的文化和武略状况。”
“边让和刘岱因个人矛盾导致关系紧张,而兖州的世家子弟由于边让的影响对刘岱十分反感。只要你能够劝动张邈,并拉拢边让和陈宫这样的人,当条件成熟时,这些人都会全力支持曹操担任兖州的领导者!”
至于这一机会何时来临,郭嘉没有具体说明,曹操似乎也没有追问。
然而,两人都心照不宣,只要刘岱一死,兖州刺史的位置自然就会换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操沉默良久,终是苦笑道:“今日我曹操落魄至此,难道还敢说自己能掌控兖州?”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初起事时,处境只怕比将军更加困难。”
郭嘉笑眯眯地回应,引得曹操也随之轻笑。他站起身走到郭嘉面前,深深一鞠,诚恳地说道:“奉孝才华横溢,我愿请您出山相助。”
“您对兖州之事还没有完全交代,您就对我如此信任吗?”郭嘉含笑问。
曹操点点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对奉孝你有着绝对的信任!”
二人相视一笑。接着,郭嘉正装站立,恭敬地说:“郭嘉拜见主公!”
曹操见到郭嘉加入自己阵营,心情愉悦无比,双方手牵着手继续交流。
曹操详尽地将这几天的想法告诉了郭嘉。
郭嘉稍加思量,缓缓开口:“主公,依我看,这次随您前来的张易并不是为了营救天子。”
“若非臣猜测有误,他恐怕是在盯着我们护送的财物和那数十万健壮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