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年轻公子这一去就是二十年,至今仍不曾回来,“二十年来城中颇有变动,我住的也不是旧时地方,他若回来必定是寻不到了,但那板桥却依然是旧时模样,只要他回来必定就能见到”;
二十年的时间太久,船娘再说起此事时已是语调平淡,但其间的执着深情却让人思之惊心,听完,唐松收了脸上的笑意起身向周大娘子拱手行了一礼。
船娘见状忙不迭的还礼,“当不起,小官人使不得”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唐松幽幽一叹,“单凭周大娘子这一份坚守,便是什么礼都尽受得起了”
太平也为船娘的故事与执着而色动,眉宇中神情渺远,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唐松问了那情郎的名字后极陌生,断不是他认识的人,遂就没再多说什么引人伤怀的话,只是在心底记住了这个名字。其时天色渐晚,船娘告退了去准备晚饭,一时前舱里变得非常安静。
安静了好一会儿后,太平转过身来似笑非笑的看着唐松,“刚才你向那船娘行礼时一脸与我心有戚戚焉的神情,莫非你也有那远方等待之人?”
唐松从远处青山上收回目光,迎着太平的眼神诚恳声道:“我知道你来寻我是为了什么。公主已是富贵之极,何不弃了争斗之心尊享人生之乐?”
这句话含含糊糊的似是刺中了太平心中从不曾对任何人显露过的野望,悠游山水中慵懒的眼神陡然凌厉起来,紧紧的盯住了唐松,想要看透他是否真的知道了自己现在最不愿让人知道的心思。
见她如此,唐松心底自嘲的一笑,想的太简单了,若是太平那么好劝,她也就不是太平了。
(未完待续。'
一百六十一章 香艳危机
天色渐晚,船娘送来了精心烹制的鱼羹与鱼肉靡,唐松与太平默契的没有再说什么,品着鱼羹吃着晚饭。
唐时食肉的习俗是北羊南鱼,北方人惯吃羊而南方人惯食鱼,船娘用心之下晚饭其实做的极精致,但从小在北地长大的太平却委实不惯于鱼肉靡的味道,只是啜了小半碗鱼羹也就罢了。倒是唐松吃的极其欢畅,喝了两碗鱼羹又吃了两碗鱼肉糜之后才尽兴而罢。
吃完时天色已黑了下来,远处天际隐见一弯如钩的弦月缓缓升起,船娘燃起河灯,笑问尊客晚上在何处歇宿,唐松指了指船舱,那船娘看了看女作男装的太平抿唇一笑,自往舱中铺叠床被。
船娘收拾罢,收了唐松给的船钱后自上岸寻地方歇宿去了,只留了一个船工在船尾守夜。
随着船娘船工等人相继结伴而去,这个泊有五六艘乌篷船的小港汊变的异常安静下来,唐松小口呷着未经温烫的青竹酒,向太平有一句没一句道:“夜泊佛寺之下,倒让我想起昔日道左偶遇的两位颠僧来”
静夜之中不大的声音在小港汊中居然传的挺远,太平知道这是切入正题前的闲话,也就没接他的话茬,唐松对此不以为意顾自道:“那二僧形容不整,状如疯癫,某行经路过时恰闻一僧向另一僧问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太平双眉一扬,“问得好”
“是啊,某亦觉得问得好,是以收紧马缰,听那另一僧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时间虽已过去年余,这两僧的形容也早已模糊不清,但这一番对答却时时浮上心头,再难忘怀了”
朦胧月色下,太平冷冷一笑,“是真记不得了?那两僧就是你吧,你才多大年纪?经历了几许世事?胡诌得两句闲话后就想来点化我?笑话”
太平正说到这里,旁边的乌篷船中突然响起一声佛号,佛号宣完,便听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妙哉斯言,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淡淡月色中,另一侧的乌篷船上有一老僧双手合什立于船头,一身纳衣,一双寿眉被河风吹的飘飘轻举,唐松却不看他,只是向着太平朗声道:
“身穿素袄,淡饭求饱。补破遮寒,万事随缘。有人来骂,我只说好,有人来打,我自睡倒。唾在面上,随他自干,我省力气,他无烦恼。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省却一生忧”
太平脸上的冷笑愈盛,倒是那老僧静静听完后一合什躬身,“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在静夜中传出极远。
宣完佛号,老僧自回舱安坐念佛。太平目注唐松,“自你当日入神都以来,时时争,事事争,现在却说这话,你自己信吗?”
想到历史中太平最终的结局命运,唐松幽幽一声叹息,“我信与不信不重要,倒是希望公主能信上一些”
“且陪我上岸走走”太平说完,当先起身而去。唐松跟在她的身后走上河岸,见河面上已有水气腾起,淡淡的水气在朦胧月色的照射下营造出一片如烟如幻的景象。
上岸沿着河道走了一会儿后便远离开了那小港汊,“我来苏州可不是听你胡诌论佛的,赏玩了景致之后也该说正事了”
声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