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并不挽留,起身相送。
路过庭院的时候,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练枪,虎虎生风,看他满脸通红,应该是练了有一会了。
王凝之有点好奇,驻足观看。
刘建见状,喊了一声,少年停下来,将枪插回武器架上,快步跑了过来。
“这位是河南太守王叔平,还不见过。”
少年赶紧躬身道:“牢之见过府君。”
王凝之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你就是刘牢之?”
少年一脸迷惑地看向父亲,刘建也是一脸茫然,问道:“正是我儿道坚,王太守此言何意?”
王凝之哈哈大笑,缘分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正愁无人可用,这就天降猛男了。
对于父子俩的不解,他信口胡诌道:“之前在谢家便听说刘将军有一红脸儿,刚毅多谋,没想到今天就遇上了。”
刘建诧异道:“道坚尚幼,怎担得起如此称赞?”
王凝之打起了小算盘,“自古英雄出少年,刘将军莫要谦虚,不知道坚如今可有任职?”
刘建摇头,“他未及弱冠,一直跟在我身边。”
王凝之装模作样地感慨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像道坚这样的人才,应该早点为朝廷效力才是。”
刘建面色古怪,他倒是想让儿子早点入仕,可也没那个门第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出生在琅琊王家的。
王凝之很快便给出了解决方案,“不如让道坚先到我那,由我来向朝廷举荐。”
父子俩被他这套自说自话搞迷糊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没有吱声。
于是王凝之故意又加了句,“不过洛阳眼下比较危险,刘将军若是不放心,那我不勉强,后面再想办法。”
刘建还没说什么,刘牢之沉声道:“我岂是怕死之人。”
王凝之兴奋地一击掌,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你现在就跟我走。”
父子俩齐声啊了一下。
王凝之这才控制了下情绪,“是急了些,近来鲜卑人有些异常,我不放心洛阳。”
刘建表示理解,让儿子收拾收拾,随王凝之一同前往洛阳。
将门子弟,没那么多讲究,再说有高门愿意提携,肯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若是刘牢之继续跟着父亲,只能从军中底层做起,一步步往上爬,可跟着王家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可以摆脱将门的身份。
武将在这个时代,哪怕做到高位,那也是被士族看不起的。
刘牢之随便打包了几件衣服,提着长枪,一脸兴奋地跟在王凝之身后。
众人飞身上马,一路奔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