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外阴风阵阵,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湿土的腥味,令人不寒而栗,众人围坐在临时整理出的休息处,灯光微微摇曳,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凝重神色。
张启山坐在一个生锈的椅子上,眉头紧锁,盯着那个蜷缩在角落的老矿工,他转头对副官说道:“副官,把最好的干粮拿给那老头一份。”
张日山立即起身,迅速从背包里取出几块干粮和一小罐清水,他小心翼翼地递过去,二月红接过来,用清水润了润干粮,然后试探着递到老头嘴边。
老头开始还显得有些抗拒,身体微微后缩,脸上的皱纹似乎深了一层,可当那干粮的香味扑入鼻中,他的双手猛地伸出,急切地夺过食物,狼吞虎咽起来。
他的动作粗鲁而混乱,仿佛一头饥饿已久的野兽,那急促的咀嚼声在寂静的矿道里显得尤为刺耳。
二月红默默注视着这名老者,眉头微蹙,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怕是已经很多年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了。”他说着,轻轻叹了一口气。
胡启明环抱双臂,倚靠在石壁上,神情凝重:“这样的情况来看,其他矿工恐怕凶多吉少,而这老人的眼睛……”他刻意停顿,目光扫向老者那空洞的眼眶,声音低沉,“多半是日本人为了掩盖秘密,下的毒手。”
张启山低头沉思,缓缓点头:“可他既然活到了现在,说明他神志应该还算清醒,刚刚那种反应,可能只是受了惊吓。”
张启山等人也是无奈,老矿工现在疯疯癫癫,你跟他说话也不理你,无奈之下众人只能先收拾地方。
众人调整好心态,简单收拾了一下后,依次在狭窄的休息区中找地方躺下休息,矿道内安静得异常,只能听到远处若有若无的滴水声,像是无形中敲响的一声声警钟。
就在众人刚刚进入浅眠时,突然,一阵铃铛声从远处传来,那声音清脆而诡异,似乎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危险的信号。
张启山第一个警觉地坐了起来,压低声音对副官说道:“去探一探,看是什么情况。”
副官刚要起身,躺在一旁的老矿工却猛然坐起,声音低沉嘶哑:“别出去!留在这里是安全的,外面的东西进不了洞,过会儿就没事了。”
老头的话让众人心中一凛,张启山侧过头,眼神锐利地看向他:“老人家,你这是……”
老头喘着气,抬起头,用空洞的眼眶“看”着众人:“那个东西不常来,但只要来了,你们哪怕再多的人出去,也没用,只要待在这里,就安全。”
二月红连忙扶着老头坐好,柔声说道:“多谢老人家提醒,您能告诉我们,外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吗?”
胡启明也跟着劝道:“老人家,您既然知道这些,不妨说出来,或许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张启山则沉稳地补充道:“这里有我们这么多人,即使有什么危险,也不会让它伤到您一根汗毛。”
老头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你们是长沙九门的人?”
二月红略感惊讶,立刻答道:“正是。”
老头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恍惚,随即叹了口气,喃喃道:“床上的人……是跟你有什么关系?”
二月红闻言一怔,心中立刻明白老头指的是那张刻着家族族徽的床,他连忙说道:“那是我族中的前辈,这次下来,也是因为这件事而来。”
听到二月红的回答,老矿工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语气里带着隐隐的失望:“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来?这些年……这些年……”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陷入某种无法言说的悲痛中。
二月红心中一阵惭愧,低头说道:“晚辈对于族中前辈当年之事,只略知一二,还请老人家见谅。”
老矿工仿佛回忆到什么恐怖的东西,脸神抽搐,说道:“此前之事,恐怖至极,既然你家前辈没有跟你们说,应该是另有想法。”
张启山不想错过任何关键线索,语气诚恳地说道:“老人家,这件事事关长沙城的安危,还请您务必将知道的一切告诉我们。”
胡启明也劝道:“是啊,老人家,二爷的前辈必然有他的用意,或许这正是我们解开谜团的关键。”
他闭上眼,仿佛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那一年,我才十五岁,为了生活,被卖到这矿里来干活,矿里日子不好过,吃不饱,穿不暖,有时候还会被日本人抽打,那时候,我太年轻,差点因为失误坏了事,幸亏一位前辈救了我一命……”
随着老矿工的讲述,众人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矿洞生活:年轻的矿工们被逼着在昏暗的矿道里挥舞铁锤,石块飞溅,手上满是血泡,而头顶总有冷漠的日本人盯着他们,稍有差池便是鞭打。
“后来,我们挖到了一个墓室,那是个从来没见过的地方,四周全是刻着奇怪符文的石壁,日本人看到后非常兴奋,逼着我们继续挖,但……挖得越深,死人越多,后来连日本人自已也不敢随便靠近了。”老矿工的声音颤抖着,像是在叙述一个噩梦。
“那天,你的族中前辈带着几个人下来了,他们……他们发现日本人在那墓室里搞了很邪门的事,于是你那前辈带着炸药,一下子就把日本人的头领炸死了,他们还想炸掉整个墓室,结果……”
老矿工说到这里,突然捂住脸,声音中透出深深的恐惧:“结果不少日本人被炸死在矿洞,那些日本人气急败坏,砍死了不少人,还把我们剩下的全刺瞎了眼睛!最后来……我藏在墓道的一处暗格里,才侥幸活了下来。”
“后来呢?”张启山追问道,“您是怎么活到今天的?”
老矿工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活着?这不叫活着……墓里有什么东西,那东西很可怕,其他人……其他人全被它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