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知道战争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所以趁着现在还属于和平的时期,赶紧布置各种事情。
最重要的是自已和各位兄弟家眷的安全,李志安知道开战后他必然会上战场,那么在家中必须留下有力的人来保护,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没有从军的诸位兄弟,这些人受过一定的训练,李志坚相信他们在面对危险时还是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并且人数不少,现在都已经算是太原城内小有资产的人,并且在山西实业公司中都算是掌有一定权力的人,可以调度的资源也不小,李志安相信有什么事,这些老兄弟们会是一些保障。
其次就是小弟李光耀,李光耀经过在安保部几年的锻炼,现在已经变得比较成熟,李志坚没有隐瞒和李光耀的关系,经常带着李光耀参加一些活动,帮助李光耀结交地方上的头脸人物。还特意放手让李光耀做一些他原本害怕做的事情,并没有给李光耀配备任何的助手和军师,就是让他自已去琢磨,现在李光耀已经在安保部有了一伙自已的心腹,于是李志坚直接将整个山西实业公司的安保人员都让李光耀去带领,现在手下的人手有好几百人,并且从今年起,在教导一营训练时,李志坚也会让李光耀带着他手下的人员参与,让教导一营的人员手把手的训练李光耀和他的人,虽然他们未必及得上李志坚训练出来的精英们,但是也要比一般的军人强不少。
最后的保障就是李父,李志坚买下新居将父母接过来后,再没有让他们回老家,李父李母也就在太原安心待了下来,在这几年,李父通过李志坚帮衬了不少自已的亲友,很多人来到太原谋生,李父就是这些人的核心。李父自已也选了几个靠的住的家族里的后生,每天带着一起经营他的农庄,在李志坚让李父帮他种菜来试验化肥的效果后,李父就一直打理着那些田地,对于做了一辈子庄稼什的人来说,看着这远好于自已老家的上百亩肥田,尤其在化肥的滋养下,一亩地打的粮,顶他在雁北老家时好几亩的产量,没有什么活儿让他有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不过李父是看着憨厚,实际上做事还是非常靠谱的,真碰上事情,李志坚相信李父可以护佑这个家的安全,李父从他的小的时候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有父亲在,李志坚的心什么时候都是安定的。
李小妹这几年也长大了不少,王瑞在日常中一直力所能及的教李小妹一些东西,姑嫂两人的关系处的非常融洽,不过李小妹的心思始终不在政治和公司经营上,对于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一类的文学作品倒是非常感兴趣,李志坚也无奈,也就不去干涉她的选择,喜欢什么就由着她了。
不过王瑞的兄弟姐妹这几年受到李志坚的益处极大,李志坚也没有吝啬自已的资源,有机会的话就帮扶一把,王瑞的两个哥哥从以前默默无闻,现在都已经成了实权的处长,王瑞姐姐的事业也是大有起色。现在李志坚越来越明白政治的内涵,就是将朋友弄得多多的,将敌人弄得少少的,王瑞的亲族,不管怎么说,天然算是他的盟友,李志坚有时候自嘲,将他们都争取过来,怎么也算是搞好内部政治吧,反正官场上的资源不用白不用,用的多了反而有了个人情分,还多一些保障。现在的李志坚,已经俨然成为了一棵大树,开始为他周围的人遮风挡雨。反而是王瑞几年了都没有出去工作,专心在家相夫教子,李志坚已经足够忙碌,家中的两个孩子的抚养教育必须有一个人操心。
至于山西实业公司旗下的各个厂,李志坚准备在战争开始后继续生产,不过他知道有些厂的销售绝对会出现大幅下滑,比如之前效益好的自行车厂、皮革厂和卷烟厂,这些厂在战乱中,购买的能力和需求都会下降不少,不过现在李志坚也没有调整,到时候自行车厂销量下降后,可以将一部分工人转岗到摩托车厂和汽车厂,那里的生产不会下降,反而需求会大幅增加。皮革厂和卷烟厂的工人数量不是太多,到时候想办法进行安置。
对于山西实业公司的盈利,李志坚先是抽出一千万,换成美元存到美国的银行中,战争爆发后需要的物资是天量的,需要从美国购买的时候不少,现在存进去来方便之后使用,如果开战后再向美国转资金,那不光到时因为汇率下降导致可以兑换的美元变少,并且也会极其不方便。在国内则是兑换了五百万的黄金储备起来,其余的盈利,除了留下必要的流动资金外,全部用来向国外进口铜、橡胶、石油、粮食和棉花等物资,分散储藏在全国各地,不过主要还是储藏在山西南部和西安。
令李志坚有个意外惊喜的是,李守义此时发现一套待售的生产炼钢高炉的全套设备,之前一直让李守义在美国寻觅这类装备,但是之前一直未能如愿,没想到战前反而碰到了,李志坚让李守义立即安排将设备购回了山西,战争爆发后,炼钢厂肯定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到时候高炉等设备免不了被炸毁,有了生产高炉的设备,那么就可以及时恢复生产。李志坚没有将这套设备安装到太原,而是随着太原企业的搬迁,搬到太原周围的汾阳,那里周围都是高山,方便进行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