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志坚又来到城南山西实业公司的钢铁厂,这个厂的设备也是买的二手设备,直接运过来就安装,由于设计产能并不是很大,所以炉体和设备都也不算大,订购后没用太长时间就运回了太原,现在已经开始试产,进度要比西北炼钢厂快一些。
拉着矿石和煤炭的卡车、大车进进出出的已经比较多,这个炼钢厂用的铁矿石是从城外南边的小店铁矿场上开采的,煤炭则是买的西山矿区的,卡车的数量不足,大多都是周围的农民驾着大车来拉运,他们每天拉运的收入要比种地强不少,所以周围的男人青壮们大多来拉大车。这个厂投产后,困扰自行车厂的原料问题就解决了,下一步自行车厂就可以扩大产能。
在炼钢厂周围的是工业母机生产车间,现在还在建设中,原本李志坚要和制药设备一起买的是军工设备,然而李守义经过在美国的考察后,发现山西现在没有造血能力,最缺乏的不是机械设备,而是生产机械设备的设备,俗称工业母机,于是给李志坚发电报,建议改为购买工业母机,对于李守义的这个建议,李志安非常赞同,对李守义的眼光刮目相看,经过在上海和在美国的几年历练,李守义已经非是吴下阿蒙,眼光上升了不少。李守义给太原买回来的这一批工业母机来,也算是填补了山西,乃至中国的空白。虽然还处在建设期间,但是招聘工人的事情早就开始着手,李志坚知道太原本地的人才不足,早早就让山西实业公司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发招聘广告,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招到足够的人,又是和制药厂一样的问题。
这么走了一圈过来,李志坚现在越来越发现,制约山西实业公司发展,乃至山西发展最大的问题不是设备不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人才不足的问题。山西实业公司旗下各个工厂的技术工人都奇缺,在全省内都根本没有多少相关的人才,由于技术工人的限制,制药厂、发动机厂都不能投产,钢铁厂和自行车厂、化肥厂也受到影响,效率迟迟上不去。
李志坚只能再次找到阎锡山,申请在国立山西大学成立生物化学系,由教育厅和企业联合办一些技校,边学边练,来培养出最急需、最实用的技术工人来。山西之前已经普及了基本初小教育,现在建设一些技校,也有足够的生源。
对于李志坚提出的这个人才缺乏问题,阎锡山之前也发现了,但是成立相关学校一是缺乏师资,二是之前阎锡山一心为了修同蒲路,准备集中全山西省的资金来修建这条铁路,其他的事情根本顾不上,现在修铁路的钱都从国外银行贷款贷上了,资金压力瞬间缓解。所以李志坚提议建设技校后,马上表示了同意,现在山西有足够的资金来创办技校,百年教育,阎锡山之前就践行的非常好,山西是全国最先实现小学普及的省份,他更知道创办技校对山西发展的好处,现在全省只有一所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和一个国民师范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当着李志坚的面,将省教育厅长马上叫来,安排国立山西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建立技校的事宜。经过教育厅几天的论证,最终定下向中央教育部申请,在国立山西大学增设几个系,一个生物系,一个化学系,技校方面暂时先建立5所,都是由企业和省教育厅合办,3所由西北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分别主攻钢铁、煤炭和铁路,2所由山西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主攻医药和机械,5所技校所在地都是太原,在上报给阎锡山后,阎锡山又在上面增加了2所学校师范,一所在忻州,一所在临汾,由教育厅直办。
李志坚从山西实业公司的账户上转去省教育厅40万元,给每个学校20万元作为启动建立资金,开始着手专科学校的建立。教育厅以此作为经费,从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老师和相关人才,一时间技术人才纷纷跑向山西,尤其是北平和天津的老师们,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是29军占领,29军扩充为10万人后,军费支出增大不少,就靠着平津的税赋,只能实现勉强支撑,更不说有余力大力支持教育,平津两地的教育不再能保持北洋军阀时期的水平,教师们的待遇也是下降不少。并且在长城抗战之后,北平几乎已经成为了中日之间的边界之地,在北平又没有外国人的租界,有钱和有资源的人纷纷从北平出走,而其余人则是没有办法离开,现在太原的学校高薪招聘,有相关资格的人自是乐意前往。
除了工厂技术人员缺乏外,李志坚觉得他周围也缺乏足够了人来帮他,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不容易,现在李志坚想要同时做好很多事情,每天开始连轴转,即使李志坚在尽力的分权,可是有些事情还是必须他来过问,所以他急需有人来帮助他统筹处理山西实业公司的事情。
本来第一人选是李守义,而现在美国只有李守义最熟悉,那里的事情也非常重要,换成其他人怕处理不好。
从沈阳跟着他一起出来的兄弟,大多数家庭出身不怎么好,从小的教育基本上就是省内的普及的教育,之后就是务农,除了庄稼地里的活外,所以往往都没有一技之长,之后跟着李志坚做事,也是凡事只要听指挥就行,也就是李守义和李杰相对突出,这两人当初也是逼不得已被迫上阵,只不过经过几年已经将能力逼了出来,之后李志坚在筹建山西实业公司时,继续采用当初的办法,将一些兄弟赶鸭子上架派了上去,虽然这几年的能力都提升了不少,但是只不过区区一两年,能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的人还是太少,能帮他统筹处理事情的人更少。
用外人李志坚又多少有点不信任,加上由于惯有的宗族思想,李志坚准备重点培养他的弟弟李狗娃和妹妹李小妹,在李志坚改名后,李狗娃也随后让李志坚帮助改名李光耀,寓意光耀门楣(和一个名人同名)。至于王瑞的亲族兄弟姐妹们,本身都有公职,所以也就无法参与山西实业公司中来。
李志坚将李光耀安排在山西实业公司的各个厂以及总部都待了一段时间,让他熟悉企业经营和产品的各种事情,但是李光耀对于李志坚非常崇拜,想要和他学习做一个军人,对此李志坚直接反对,直接言明家里有一个军人就行。对于李志坚的坚决反对,李光耀也不敢太过反抗,不过李志坚也没有完全扭着弟弟的想法,将李光耀安排到到山西实业公司安保部,让他跟着一众人每天操练,总算才将李光耀稳住。
至于妹妹李小妹,志向更小,想着作为一个女人天生就是嫁人生娃,所以对于李志坚说的各种事情并不上心,李志坚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家以往的起点太低,小弟小妹都没有见过世面,趁着小妹年纪尚不算大,先安排到了山西实业公司开办的技校中进行学习,准备在技校毕业后再想办法送到国立山西大学深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