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不久,三十五军就开始全军北上,在路过忻口时,李志坚专门在原平设宴,招待了傅作义及三十五军其他将。对于李志坚这个后起之秀,傅作义等人也乐意和他结交,欣然赴宴。
傅作义之前多次见过,不过他麾下的猛将董其武和孙兰峰接触少一点,董和孙在晋绥军内都早就以“勇冠三军”而闻名,他们的事迹李志坚都有所耳闻。
这次趁着机会,好好结交了一番。三十五军诸将对于李志坚的战绩也很是认可,几人英雄惜英雄,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宴后,傅作义将其与阎锡山所言之事和李志坚说了,让其早做准备,即提前将所指挥之游击区队人员扩编,进而搭建军一级的框架。
傅在他入伍之后,既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亦是言传身教的老师,此时又如此帮他,让李志坚感动不已。
拍了拍李志坚的肩膀,笑道:“我是为国举才,国难当头,当有非凡之人做非凡之事,不必谢我”,说完大笑而走。
在此之后,因为之前有了傅的提示,李志坚就开始有针对性的扩充晋北十六个游击区队的实力,由于本次会战没有击溃日军,日军撤退时的装备大多还在,虽然守住了阵地,但是缴获却不多。
所以李志坚在要求各个游击区队尽力扩充人员的同时,将新三师积攒的一些装备尽数都给了游击区队来装备新兵,同时加紧了对这些区队的训练,以图快速提升这些游击区队的战斗力。
在此之后一段时间,李志远一有时间就泡在游击区队上,拉出来和新三师的部队进行对抗演练,并尽量多的将新三师的尖子派到游击区队中任教官,自已也亲自上手客串了几次教官。
到了1938年3月底,日军在山西没有取得突破,就集中全力力求向山东和江苏取得突破。
在1938年1月时,日军已经占领了黄河南岸的济南。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因为因日军第一次太原会战时失利,心中多少有了一些抵抗日军的底气,但是在黄河北岸亲自指挥了几次战斗之后,不光将手中老本丢了不少,自已也差点丢了性命,一下子从盼望与日军一战成了怕与之一战。
在日军进攻济南时,在蒋介石抽调走支援的炮兵旅后,本来就因几年养尊处优而懈怠的内心,更是升起一丝愤怒,于是不战而逃,放弃了济南城,也使中国军队失去黄河天险。
韩复渠的行为开了一个坏头,在这种全民抗战的形势之下,作为高级将领,仍然在不战而跑,令蒋介石心中大怒。
不久后被蒋介石以召开会议为由将韩复渠调虎离山,引到距离他军队本部几百里外的开封,在开封将其逮捕,不久后韩就被执行枪决。
日军在占领济南后,由于华北方面军要准备进攻山西,所以寺内寿一命令占领济南后的部队就地开始休整,待主力进攻山西作战获得突破后,再协力向南挺进。
山西地处位置关键,从山西南部继续向南,可以直插中国的腹地,并且经过第一次忻口会战之败,寺内寿一等人都认为应该先占领山西,彻底消灭中国人的抵抗信心。
除了忻口日军外,未曾一败的其余日军全部非常狂傲,都认为中国军队不是对手,所以对延迟进攻徐州也没有意见,两面同时作战,作战物资上会有所不足,所以没有马上展开的徐州的进攻。
待二次忻口会战后,日军认为在山西短时间已无法取得突破,就将注意力再次转向徐州,徐州没有地利,难以阻挡大军进攻。
众多日军将领为了抢夺占领徐州的军功,纷纷请战到苏鲁战场,第十师团矶谷廉介师团、第十四土肥圆师团、第十六中岛师团纷纷到达山东,寺内寿一将第五师团调离山西后,本来准备调回国,不过徐州战急,就改变安排,将第五师团和一零八师团也都调到徐州战场。
不过第五师团已被彻底打折,钢军之名在日军内部都不再提及,并且成了日军内部的笑话。作为师团长的板垣征四郎也被调回了国内,由安腾利吉接任师团长职务。
日军也对山西的布置进行了调整,只留下了二十六师团进行驻扎大同,加强了一个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驻防张家口到大同一线,第五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全部调往徐州战场,先到石家庄补充兵员和补给。野战第二重炮旅团因为将所有重炮全部失陷在战场,被撤销了编制。
面对日军的调整,山东、江苏告急,武汉国民政府也随之进行部队调整,将在山西的兵力大规模调到将要发生大战的徐州地区。
在3月下旬将二战区之第22集团军、孙连仲之26路军、冯钦哉的27路军、刘汝明之68军全部快速调到山东、江苏,参与徐州会战。
中央军之第14集团军没有动,除此之外,山西的驻军就剩下19军、33军、34军、61军,骑兵第一军等晋绥军所部。
在阎锡山的私下运作下,第四集团军以刚刚成军,并且伤亡惨重为由申请暂时休整,阎锡山在武汉又找人活动,加强在南京帮助救下不少中央军的情分,所以军政部也默认了第四集团军留在山西休整的申请。最后得以将陕军第四集团军留了下来。
但是为了避嫌,第四集团军还是在忻口一线休整,不敢派向别处。
从开战以来,一直作为军队集中地的山西,瞬间显得有点空旷,尤其是在娘子关一线。阎锡山也不得不着手调整山西的部署,首先为娘子关一线增派更多的部队,34军全军到达娘子关一线驻防。33军也到达阳泉驻防,作为娘子关一线的预备队。
除了十四集团军外,只剩下61军和19军都在忻口一线布防,两个军轮流在忻口阵地上驻守。
现在山西的驻军数量减少将近一半,并且除了忻口和娘子关外,日军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在晋东南的长治、晋城也处在了日军的威胁之下。而现在山西根本抽不出重兵来守卫晋东南,暂时将教导旅先派去晋城顶着。
阎锡山只能再次扩军,向武汉政府要了一个83军(该军番号以前是粤军,38年撤销)的番号,新成立了一个军,军长由楚溪春担任,全军2师4旅12个团。楚溪春之前担任参谋处长,所以这次从此参谋处抽调多人到83军担任师、旅长。
为了新成立83军,阎锡山将家底又清了一遍,除了将新入伍的一万新兵全部补入,其次又将在第一次太原会战后重新建起来的预备役团中拉出来十个,使部队总人数达到了两万五千人,总算达到了初步成军的条件。
为了给83军尽早形成战斗力,阎锡山想办法给83军增加了老兵的比例,将83军的4个新兵团和33军、34军、19军和61军各换隶一个团,使得83军当下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83军成军之后立即调往晋城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