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马瑞芳说聊斋1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倒说:“小生此间之第主,候卿讨房税耳。”狂生口吻毕肖。对神情婉妙的少女章阿端,他竟然“裸而捉之”,马上“强解裙襦”。章阿端帮他把妻子从阴世招来后,他“禁女勿去,留与连床,暮以暨晓,惟恐欢尽”。戚生虽放荡不羁,对妻子却有深情。戚妻眷恋丈夫,宁可继续做鬼,不乐意“将生贵人家”,一再贿赂押生者,不要让她重新投胎,以求得与丈夫团聚。情之所钟,生者可以,死者可以生。戚妻因情而乐意长死,是聊斋写尽至情的又一新蹊径。

梅尧臣主张,写诗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聊斋写鬼巧妙,似确有其事。《长治女子》写道士看上美丽的陈女,诱引她的灵魂出窍,杀害陈女肉体,再戕害利用其灵魂进行犯罪活动。陈女灵魂出窍的过程,灵魂与肉体分离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而又入情入理。

按传统说法,人的生辰八字对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道士先向算命者骗取了陈女的生辰八字,然后做法诱引陈女灵魂离开身体:陈女“忽觉足麻痹,渐至股,又至腰腹,俄而晕然倾仆”。似乎陈女灵魂由足部开始徐徐离开身体。道士捉而捺之,陈女欲号,却喑不能出声。道士以利刃剖女心,女“觉魂飘飘离壳而立”,人的灵魂与躯壳之间互相感受,似幻似真。从此,被剖心而去的陈女躯体被道士抛在牛头岭,陈女之心也就是灵魂,却在她自己观察下,被道士导入了木人:“视道士以己心血点木人上,又复叠指诅咒,女觉木人遂与己合。”从此,有着陈女灵魂的木人,变成道士手中犯罪的工具。道士掌握陈女的灵魂为他的非法活动服务:“今遣汝第一差,往侦邑中审狱状。去当隐身暖阁上。倘见官宰用印,即当趋避。”道士还令陈女灵魂限时返回,否则即以钉刺其心,“使汝魂魄销灭”。陈女为道士所遣,“飘然遂去”。“飘然”二字,加重魂游的气息。但是,鬼魂惧怕官印,“女未及避,而印已出匣,女觉身躯重耎(同”软“),纸格似不能胜,嚗(bó)然作响”。道士机关算尽却送了自己性命,他以为木人可以在顶棚站立,结果冤魂之重却令棚顶迸裂,陈女的冤情得到申雪,道士受到应有惩罚,陈女投胎为县令之女。

长治女子

《长治女子》写由他人摄魂并驱使灵魂进行犯罪活动,是蒲松龄创造的特有灵魂存在方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还没见到类似描写。

饿鬼和虚肚鬼王

蒲松龄最后功名是岁贡,得儒学训导衔,且是“候选”,要等到有空额时才能上任。因年过七旬,他一直没机会赴任。妙不可言的是,聊斋竟写了位上任的儒学训导,坏事做绝,洋相出尽,这就是聊斋名篇《饿鬼》。

临邑训导朱某的前世是绰号“饿鬼”的马永。此人“衣百结鹑,两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市面上抢东西吃。他为什么这般乞丐相?因为坐吃山空。有位好心的朱叟送钱让他做本钱谋生,也被他“坐而食”尽。这个百无一是的马永却和临邑学官一拍即合:马永因为怕遇到自己的恩人朱翁,就跑到临邑,晚上住在学宫里,因为冷,竟然摘下圣贤雕像头上的旒,取板烧了取暖,被教官抓住,“怒欲加刑”。马永便向教官表示:“愿为先生生财。”二人达成肮脏交易:由马永去敲诈有钱的学生,以刀自劙(lí),再诬告学生,让“学官勒取重赂,始免申黜”。这样做了几次,引起公愤,被秀才们揭发。县官把马永打了四十大板,枷号示众。三天后,马永死于狱中。朱叟夜里梦到马永穿着官服来到自己家。第二天,妾生子,朱叟知道儿子是马永再世为人,取名“马儿”,到20多岁,马儿先做了秀才,后食饩(享受朝廷补贴),60多岁时,做了临邑训导。

第10节:林氏

《歌德谈话录》有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每种人物性格,不管多么个别特殊,每一件描绘出来的东西,从顽石到人,都有些普遍性。”聊斋“胭脂虎”似的妒妇,就是很别致的“个别特殊”。除江城之外,还有《马介甫》的尹氏,《邵女》的金氏,《阎王》里的嫂子。似乎蒲松龄对妒妇有特别浓厚的兴趣,《马介甫》篇末还集中了中国古代关于女性妒嫉各种典故的来源,一句一典,如数家珍,几乎成为一篇文言“中国妒妇史”,对此社会现象有研究兴趣者不妨一读。

晚霞

聊斋爱情的重要特点是它不像话本小说那样,纯粹写实,述说男女间悲欢离合,而是着眼于诗意美和空灵美的创造,聊斋爱情常有诗意化氛围。《晚霞》像是歌舞剧,晚霞在龙宫一出现就带着迷人的风采:“振袖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袜履间,皆出五色花朵,随风飏下,飘泊满庭。”晚霞和阿端的幽会地点是地上的莲花池,叶大如席,花大如盖,落瓣堆梗下一尺多高,荷叶幛蔽,莲瓣铺地。《白秋练》写书生和白暨豚的爱情,他们以诗传情,以诗疗病,诗和爱情构成男女主角的生命主体。《宦娘》写人鬼恋,音乐和爱情构成男女生命的主体。其他一些聊斋名篇《连琐》、《荷花三娘子》、《西湖主》都情景交融,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歌德说:“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就因为能从平凡中发现诗。”蒲松龄之所以是个了不起的小说家,在于他能从各种各样的爱情中发现诗,用诗化笔触描写爱情。

当然,聊斋爱情有鲜明的封建特点,蒲松龄欣赏男性中心,欣赏嫡庶和美,双美一夫,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聊斋写过不少“双美”故事,两个女性跟同一位男性发生感情纠葛,或者“二美一夫”,或者男性家有妻外有室或情人。这些故事常常有一个中心:子嗣,体现了聊斋爱情描写男性中心的特点和封建性。甚至出现像《林氏》那样不可思议的现象:为了求取子嗣,做妻子的千方百计把丈夫和丫环拉到一张床上。所以说,蒲松龄在创造姹紫嫣红爱情百花园的同时,还用生动复杂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封建婚姻的本质方面。

《聊斋志异》创造了各种各样令人销魂的爱情,有人鬼恋,有情痴和生死恋,有知己之恋,有精神恋爱,也写了家庭婚姻中令人触目惊心的争夺和悲剧。聊斋给古老爱情描写带来更坚实的社会内容,更深刻的道德教益,更迷人的韵味,更优美的韵致。读罢聊斋掩卷沉思,爱是什么?是身心交融,是魂魄相从,是跨越生死,是超越贫富,是涤荡心灵的清泉,是雪地上永不凋谢的花朵。神鬼因爱入人世,人世有爱赛神仙。

美女如云的艺术世界

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样的观点来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我们把女性放到爱情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美在什么地方、真在什么地方、善在什么地方?

聊斋最美:阿绣

聊斋美女很多,每出来一个,不是“容色娟好”,就是“风致嫣然”。

如果给聊斋选美,选哪个?应该是狐女阿绣。因为她是个真诚的、执著的美的追求者,是个外貌美和心灵美的获得者。

《阿绣》是小说的篇名,小说里边有两个阿绣,一个是民间少女,一个是狐仙。民间少女阿绣长得美丽非凡,狐仙阿绣想修炼得像她一样美,这样就演出一段既妙趣横生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刘子固结识了杂货铺少女阿绣,念念不忘,因为阿绣“姣丽无双”。但是他向阿绣家求婚时,却得到个消息,阿绣已经跟广宁人订婚了。刘子固沮丧的同时,“徘徊顾念”,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他告诉小主人,这个跟你来往的少女不是阿绣,她的脸色过白,面颊稍瘦,笑起来没有小酒涡,不如杂货铺的阿绣美。这个地方很荒凉,这个阿绣不是鬼就是狐。刘子固是个银样蜡枪头,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大惧”,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她说自己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她让刘子固仔细看看,她到底像不像阿绣?狐女落落大方述衷肠,刘子固却吓得毛发俱竖,一声不敢吭。狐女说:“我且去,待花烛后,再与君家美人较优劣也。”

狐女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即使不特别加害,民女阿绣也清白难保,甚至性命难保,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温情脉脉地告诉她:爱你的人马上就来了,你跟他回家吧。狐女这位爱情失意者,没有悲哀,没有懊丧,没有嫉妒,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对所爱者的宽容和帮助。狐女用神力帮助阿绣回到刘子固身边,刘母“为之盥濯,妆竟,容光焕发,益喜,曰:无怪痴儿魂梦不忘也。”

第30节:考弊司

蒲松龄创造性地运用轮回观念。按照佛教轮回观,今生作恶,来世变畜牲,今生积德,来世有官禄。蒲松龄反其道而行之,让前世坏事做尽的马永当学官,可见学官前世猪狗不如。这位临邑训导,前世是“饿鬼”;投胎朱(音谐“猪”)家,朱家恰好还“操业不雅”(贱业),为“士类所口(诟骂)”;朱叟还给他取名叫“马儿”,仍然不是人;他之所以在岁试中考得好,不是因为用功,更不是因为学问好,而是因为他考前无意中在旅店看到题目是“犬之性”的文章,就将此文章熟记于心,考试时,恰好就考了这样的文章……前身是马,投生到操贱业的猪(朱)家,在狗身上做文章升上去,一概是畜类勾当,真是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到极点。更丑恶的是训导的日常表现:“官数年,曾无一道义交”,畜牲还能有什么道义可讲?“惟袖中出青蚨(钱),则作鸬鹚笑;不则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见钱眼开,不论何人,只要有钱,他就笑得嘎嘎的,像吞到鱼的水鸭子。否则就“正经”极了,“威严”极了,耷拉下眼睛,像根本不认识你。这个理应护庇学子的学官,把学子当成摇钱树,把学宫变成陷人坑。只要县令以学子的小错误要求给予轻的惩罚时,他这个教官就狐假虎威,借题发挥,“酷掠如治盗贼”。对学子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有与学子争讼者,立即成了他的财神。最后,此人终于被恨透了他的“狂生”捉弄,用茜草染成红胡须,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鬼”样子,气得“数月而死”,永远去做饿鬼了。 ̄米 ̄花 ̄书 ̄库 ̄ ;http:www。7mihua。com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学官是饿鬼转世,当然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却把生活本质揭示得更加触目惊心。

《考弊司》是《饿鬼》姐妹篇。读书人在虚肚鬼王所辖的考弊司下生活,和在“饿鬼”式学官治下生活一样,暗无天日。

“考弊司”顾名思义,是考察弊端的所在,它却成为魍魉虐人、藏污纳垢的场所。这个司挂羊头卖狗肉,司中所做所为和它自己的门面南辕北辙。

考弊司高广的堂前,有两个石碑巍然而立,上写着笆斗大的绿字:“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堂上的大匾是:“考弊司”。楹间一联为:曰校,曰序,曰庠,两字德行阴教化;上士,中士,下士,一堂礼乐鬼门生。

古代的学校,夏代称“校”,殷代称“序”,周代称“庠”。上士、中士、下士本是周代的官名,指各类读书人。对联的意思是:考弊司这一阴间学府最讲究以“德行”(道德品质,亦即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来教育学生,各类读书人都在鬼王管辖下学习礼乐。何等的正经!何等的森严!何等的冠冕堂皇!

然而,是什么人活动在这个地方?是个卷发,鲐背,鼻孔撩天,其唇外倾、不承其齿的鬼王!他的随从都是些什么人?是虎首人身,狞恶如山精。这些人不仅面目可憎,行事更是令人憎恨:凡是前来晋见鬼王者,除了“丰于贿”(交了许多钱)的人可以免除外,鬼王一概要从学子身上割下一块髀肉。秀才因无钱行贿,竟被割得“大嗥欲嗄(á)”。

考弊司的外表和内里如此天差地别。一边是封建统治者时时标榜的庄严的道德说教,一边是封建统治者时时施行的残酷的吃人生涯。闻人生目睹鬼王割髀肉的惨状,去向阎王告状,残暴的鬼王被抽去善筋,抽得像杀猪一般地惨叫。

然而,惩治一鬼王,奈整个腐朽社会何?转眼功夫,闻人生又落入“花夜叉”手中。闻人生钟情于“容妆绝美”的柳秋华,二人“欢爱殊浓,切切订婚嫁”。“既曙”,老鸨来逼索金钱。闻人生没钱,鸨儿立即变脸,用“曾闻夜度娘索逋欠耶”嘲弄。柳秋华“蹙”,信誓旦旦订婚嫁的她“不作一语”。闻人生的衣服被鸨儿剥去,还说:“此尚不能偿酒直耳。”闻人生想与秋华“再订前约”时,美丽的妓女“自肩以上化为牛鬼,目睒(shǎn)睒相对立”。什么爱情,什么订终身?都是骗局,都是为了金钱。

《考弊司》写闻人生在妓院的遭遇,表面看来,与考弊司是两个不相干的情节,鬼王是鬼王,妓女是妓女。实际上,二者有机联系着。甚至可以说,妓院是对考弊司的巧妙反衬。妓女向嫖客索钱,无钱便“解衣为典”,与鬼王割髀肉相比,妓女不仅要宽容得多,而且在秀才叱骂后,又将衣服奉还。考弊司主割秀才髀肉却要苛刻得多,连鬼王前世的大父闻人生去说情,都被鬼王断然拒绝:“色变曰:此有成例,即父命所不敢承!气象森凛,似不可入一词。”不管多么密切的关系,都没有孔方兄的关系硬。鬼王的贪婪和无耻远远超过了低贱的妓女。销金窟的妓院跟考弊司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考弊司》“惨惨如此,成何世界”这句话,一直被研究者作为最典型的语言经常引用。

《饿鬼》和《考弊司》,再加上《席方平》等阴司告状的故事,阴世的乌烟瘴气,被蒲松龄写绝了。

夫权,在阴司继续

人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作家也不可能离开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所受的教育,所接受的伦理。蒲松龄是封建思想非常鲜明的作家,这特别表现在他的夫权至上观念。世俗社会男人在家庭中的主人地位从不能动摇,即使到了阴世,男人的夫权仍神圣不可侵犯。蒲松龄向来主张寡妇守节。他曾写过《请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