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居士这个人可厉害了,他发明的不仅仅是简化数字,还有简化的文字和拼音,还编写了好多书呐!至于他人在哪,我脑子里不记得了,好像是坐着大船出海去别的国家游历了。”
徐焕可不敢说这个人死了,若是他死了,那么自己就会被认为是他唯一的在世弟子,岂不是后面又要被推上风口浪尖啊?
文化改革岂是那般轻松容易的事情,现在都还没到改的那一步呐,仅是提出了一个科举制就引发了朝堂内外世家门阀的不满。
朝堂上那些老头子闹完,朱文山也找他们家里主事的谈完话,一大半选择支持,一小部分选择退出朝堂接受补偿。
这若是要连他们学了一辈子的文化都给改个底朝天,他们还不得杀了提出改革的这个人呀?!
所以还是隐藏自己比较好,要让这个泰和居士时隐时现,一会在这一会在那,就是让人捕捉不着。
……
近些日子为了赶工,大家都放弃了吃午饭,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了,天擦黑的时候才回去吃饭,
姑娘们已经不再上山挖野菜了,全部都去旧县城清理杂物。
老头们和伤残兵负责磨水泥粉、筛砂子、做水泥板。
道士小哥们全体都来给盖房子的火器营打下手,不到半日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砌墙、盖瓦、盘火炕、安门窗这些活计。
在严师傅的带领下六百人集中火力盖房子,速度那叫一个惊人啊!
五天,四排住宅区的小二楼就盖好了,一共是二十户。
严师傅说多亏来的这些士兵都是有盖房子经验的,不用多费口舌浪费时间。
他们三十个人一组三天就能起一栋房的主体,第四天上瓦顶砌院墙,最后一天砌炕用水泥把地面抹平,晾一天,再让火炕烧上一天,房子就可以住人了。
那几天上梁的鞭炮连着串的炸,可热闹了。
连老牛、大马和毛驴子都被炸得免疫了,听见鞭炮响该干啥干啥,可不是当初那个吓得尥蹶子翻眼珠子的它们了。
老徐家、老刘家、老郭家、老罗家和老李家的人都搬出了村子住进了新房子。
虽然没有家具,但是有炕能睡觉就行。
虽然大家都搬出去,可依旧还是吃着大锅饭,怎么的也得等过完年各方各面走上正轨之后再分开吃饭。
这房子质量好,徐焕定价一百两一户也只是收了一个成本价,说是这个价格仅此一次,下次再买就是三百两一户。
这一百两的价格他们就够害怕的了,三百两那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了,于是他们都没有额外多买。
老赵家三个儿子外带一个成家了的大孙子一共买了四户,郑大林家一户,老罗家一户,老刘家一户,老郭家一户,老李家兄弟两家各一户。
严师傅家两兄弟各要了一户。三个木匠各自也要了一户,想着安定下来之后再重新讨个媳妇过日子。
余下五户暂时让杨廷玉和她的护卫们还有毛毛以及他的手下们先住着。
又过了十天,玫瑰院、钢铁院以及夕阳院和朝阳院的宿舍楼也盖好了。
他们的宿舍比盖小二楼可简单多了,宿舍只有一层,就像宾馆一样,全是双人间,中间一条走廊左右两边各三十个房间,一栋能住下一百二十人,东西南北各盖了一栋,中间留个场地,日后做个休闲小花园。
钢铁院亦是如此,也先盖了四栋。只不过比玫瑰院的房间大多了是四人间的。
年前年后除了之前说好的那一千多伤兵之外,听皇上的意思还要往这边安置不少人。
好在他们的院落往东可以无限扩大,想盖多少都行。过了年再继续盖,眼下够住就行。
宿舍的火炕就是自己屋烧自己屋的,他们的房屋结构简单,排烟也比较容易。
夕阳院的房子类似现代的公寓,房屋结构很简单,三十平的房间带个五平的小院子。
主要是考虑夕阳院的老人岁数大了喜欢肃静,还愿意养点花花草草或者小猫小狗消磨时间,这样的房子可以让他们有自己的私人领域互不干扰,后期还会给他们建个休闲娱乐区,日常他们也有个交流的地方,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也能相互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