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君没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办公室大门口挂着的牌子:社交网络事业部。
“曾总,社交网络事业部,这个名字起得非常精准。”
赵泽君又一次看似岔开了话题,不急不慢的说:“很多人以为,社交网络中的网络二字,是指互联网,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
“哦?赵总有何高见?”曾总颇有兴趣地问。
对方这句话还真没说错,社交网络事业部创立之初,网络二字并不是指互联网,但由于腾讯身在互联网行业,久而久之的,连部门很多员工在内,都以为是社交网络,指的是‘互联网’。
赵泽君心想这不是我的高见,而是你们小马哥的高见,我只不过提前拿出来卖弄下罢了。
“我觉得,社交网络四个字是一种社交模式,指的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目前主要是qq聊天,结成的一张‘关系网’。互联网只不过是社交网络的技术基础和平台。”
赵泽君用手指轻轻的在面前桌上点了点,说:“社交网络,即代表了事业部的主要工作内容,也预示着事业部乃至整个腾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种社交方式,将所有网民联系起来,围绕在腾讯周围,建立起专属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将让腾讯拥有庞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
赵泽君这番话,几乎和当初创建社交网络事业部时,腾讯几个高层人士的初衷如出一辙,曾总闻言,神色一正:“金玉之言。”
“不敢当。”赵泽君谦虚笑了笑,继续说:“而社交网络的关键点,就在于把用户相互联系起来,这种相互联系越紧密,越复杂,腾讯的生态圈就越牢不可破。之所以能想到这点,是因为我的贴吧里,有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和腾讯的社交圈子很类似。如果我们双方合作,通过这个功能,即可以壮大我的贴吧,也能加强腾讯生态圈中每一个‘点’,即用户之间的联系。”
曾总下意识的就打开了面前的电脑,飞快的输入贴吧首页网址,看着电脑,说:“哦?是新上线的功能吗?我之前在贴吧里并没有发现类似你说的。”
“是的,但现在还未上线。具体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做‘贴吧圈子’。”
想了想,又补充说:“当然,如果我们双方合作,名字可以斟酌,甚至我可以淡化贴吧的概念,直接叫做‘qq朋友圈’。”
曾总终于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从办公桌后站起来,走到赵泽君面前,双方面对面坐下,问:“名字先不谈,你先说说,这个贴吧圈子具体的功能有哪些?我们双方怎么实现合作?”
第一百六十七章 好友圈子
贴吧圈子,其实是在05年左右的一个创意,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加入对应的‘圈子’,圈子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个人空间,用户在个人空间发帖,可以和圈子里的圈友共享。
不过百度并没有把‘圈子’做大,相反,几年后取消了圈子功能。
从描述里就能看出来,贴吧圈子和05年出现的qq空间一样,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个人空间’,但是又通过共同的话题,把圈友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社交网络’。
事实上,百度推出圈子,就是受到火爆一时的qq空间启发,甚至有那么点和qq空间竞争的味道。
赵泽君最初就专门研究过贴吧圈子,创意很好,但是走错了方向。
圈子的主要功能,还是针对某一个‘话题’,用一个话题来吸引同样感兴趣的人。
这点和贴吧本身是重复的,贴吧就是把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圈子的出现,和之前的贴吧‘连接用户’的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无非是多出了一个‘个人空间’,偏偏百度并没有把个人空间做好,根本不如腾讯的qq空间更能彰显个性。
该有的没有,该强的不强,导致百度圈子沦为四不像,最后惨淡收场。
所以,想要在贴吧的基础上建立贴吧圈子,要避免走圈子的老路,和普通的话题贴吧有所区别。
话题贴吧是通过一个中心点,所有人围绕着这个‘中心点’转;比如大家都喜欢的明星,都热爱的某种文化,甚至是一部电影,一首歌。
那么贴吧圈子呢?如何组成一个圈子?
赵泽君的想法并不复杂,所谓的‘圈子’本身还是一个个具体的贴吧,但不再用‘话题’连接,而是用‘关系’连接。
所谓的关系,就是腾讯qq的好友关系。
“我的想法是,qq用户可以用qq账号登贴吧,创建自己的圈子,圈子可以邀请qq列表中的好友加入,简单来说,就是‘好友’圈子。加入圈子的好友,还可以继续拉自己的好友加入,制造出没有边界阻碍,传染病一样的传播模式,利用贴吧技术和qq好友关系,建立起网状的用户生态圈,这确保了圈子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壮大,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由于加入圈子的,都是好友,或者好友的好友,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人都有着部分共同话题,所以不存在圈子冷场的可能性……
同时,‘圈子’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面,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更多的‘朋友’面前,展现自己,满足了用户自我表现的**……
最后一点,任何用户一旦加入圈子,他和腾讯qq以及贴吧之间的粘合度就会变得更加密切……”
……
赵泽君用了一个多小时,仔细的和曾总描述了他构建的贴吧圈子模式,曾总从头到尾一直很认真的倾听,偶尔会带着些疑惑稍稍打断他,和他谈论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