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来年在汉中攒下的,加上以前王府的家底,
统共总有四五十万两的样子。“
朱常浩吃惊道:“咱有这么多钱?“
刘氏笑道:
“王爷你一天天粗粮淡饭,吃斋念佛,又能花几个钱?
你一不听曲,二不纳姬妾,这钱不就剩下了嘛。“
说到这里,刘氏眼中闪过一道凄色,旋即她转换话题道:
“这点银子算什么?福王府里,怕是有几百万两不止。“
朱常浩冷笑道:“只怕他的日子,如今也没那么好过了。“
他们说的福王,就是朱常浩的三哥朱常洵。
他们都是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浩排行老五。
朱常浩对于万历,对于老三朱常洵的怨气很大,由来已久。
朝廷赏赐的各种厚此薄彼太过明显,比如他到汉中就藩,得到的田地就不足三十万亩。
而朱常洵就藩洛阳,万历就赏赐他四万顷田地,也就是四百万亩。以至于河南腾挪不出这么多土地,只好从山东和湖广两省另外划拨了一部分,才算补足。
刘氏道:
“是啊,河南流寇不比咱们陕西少,
福王现在的日子想必也是要一日三惊的。“
朱常浩叹气道:
“唉,这都是命数。
若是当初父皇能把我指到江南,
哪怕只是一座县城,也不会有今日之烦恼啊。“
刘氏附和道:
“江南的日子自是好过些。
其余不管是湖广还是四川,都不得安宁,
更不要提咱们陕西,山西,河南这些地方了。
鞑子一再叩边,我看京师也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
朱常浩站起身,道:
“既是如此,那你就去想想办法。
办成了固然好,办不成,那也是天意。“
又叹气道:
“唉,谁知道再过几年,江南是否还是太平地方呢?“
说完他大袖一甩,飘然而去,只剩下刘氏在房中独自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