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迟疑了一下,还是将脑袋凑了过去。
“大人只需这般这般……”石锐对着杨国忠的耳旁低声细语了一番,“大人,那潼关之地一丢,叛军兵临城下,到了那个时候,大人再一举拿出私藏的军队,击退叛军,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如此一来,非但满朝文武对大人感恩戴德,而且李隆基那厮对大人也当更为器重和信任。”
杨国忠眉头紧锁,又沉思了片刻,缓缓道:“好罢,此次便按照你的计策行事,若是此事能成,定当重重赏你!”
“大人无需如此,能为大人分忧,乃是我石锐的荣幸。”石锐郑重无比地说道。
“好了好了,你退下吧。”杨国忠摆了摆手,将石锐赶了出去。
石锐应了一声,毕恭毕敬地退了出去。
“哼哼,就凭你还想与我家公子斗?当真可笑,我倒要看看,当你发现最后是你自己亲手将唐室推入深渊的时候,你又会是怎样的表情?”石锐刚刚退出了书房门外,立时便换了一副嘴脸,阴惨惨地笑了笑。
“不过刚刚倒确实惊险,我还当他看出了什么破绽来,想不到被我三言两语就给糊弄了过去。什么当朝宰相,也不过只有这么点心志罢了。”
石锐向着杨国忠的书房看了两眼,眼中光芒闪烁,一分鄙夷之色却是怎么也挥之不去。
而此刻,随风带着三千弟子,终于也赶到了潼关之前。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乃是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上城墙高筑,远远便感到了一股沧桑厚重的肃杀之气。
ps:收藏何在?
第八百六十六章又见力士(上)
“前方便是潼关所在了。”
随风远眺着前方高高雄踞的关塞,只觉得前方一片沧桑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心中一阵波澜起伏,就像是那中间千余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一般。
青竹看着也是长叹不已,他之前一直久居天山,从小便在天山长大,哪里见过这般雄浑的关塞?看着看着,仿佛心神都被吸引了过去,久久伫立不语。
“师尊,接下来我们却是该怎么办?”
方涵佳毕竟是中原人士,只看了两眼,便移开了双目,看着随风问道。
随风怔了怔,思量了一番,道:“这潼关地型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如此险要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来那唐将之中只要能有一二贤才派出五千兵马死守潼关,任凭他叛军千万也休想进到长安。听闻那大将哥舒翰与之前败退的高仙芝都在潼关之中。有这二将在此,想来守住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了。”
“却不知这潼关守将让不让我们进城?”青竹皱了皱眉头,有些担忧地问道。
方涵佳也道:“如此机要之地,恐怕不会这么轻易让我们进去吧?”
随风点了点头,沉声道:“这倒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想来各地勤王的兵马应该也不会少,总也有来这里的。我们先去找那守城说上一说,若是不让我们进去再另想他法好了。”
“如此也好。”青竹两人齐声应道。
随风带领着三千人马,浩浩荡荡地向着潼关城门所在靠近了过去。
“站住,来者何人,这里乃是兵家重地,不得乱闯!”
到了近前,这才发现,这潼关城门站着两排一身盔甲的兵士。到处都充斥着一股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之感,那些士兵看着随风一群人靠近。立时出声将他们给拦了下来。
“在下乃是天山派掌教。我等乃是前来勤王的部队,还望军士能够开下城门,让我们进城去。”随风对着守兵施了一礼说道。
“勤王的部队?”守兵有些狐疑地打量了随风两眼,摇了摇头。冷酷地道:“不行。之前哥舒大人有过严令。没有得到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勤王的军队已经来了许多了,也不差你这些。看样子你所带的人马也不多。不过数千人而已,还是不要进去了。便是进了城也未必能够发挥多大的用处,若是阁下确实有心报国,不如就驻扎在城外,到时候若是叛军来袭,一旦打起来,城内驻军出城作战最后回城之时,阁下却是也有机会和大部队一起回城的。”
说罢,这守兵便扭过了头去,满脸肃穆,笔直挺立。
青竹走上了前来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随风一把给拉了回来。
“不必多说了,没有用的。”随风摇头轻叹了一声,“我们去别处看看好了。”
随风早已看了出来,这城外的守兵都是满脸肃穆之色,一看便是极有军纪之人。而且此刻乃是战时特殊情况,毕竟自己没有令牌,谁也说不准自己这三千人马到底是什么人。要知道城中却又足足数十万军民,总不可能为了自己这三千人马让城中的数十万人面临危险吧?
“这,我们大老远来一趟,难道就这么回去么?”方涵佳也走了上来,满脸的不甘之色,他们从天山之地一路都不停息,一脸十几天的旅途才最终到了此地。他们牺牲了如此许多,却被守兵告知连城都不让进入,这怎么能不让他们生气?
“走吧,走吧,形势比人强,我们去这潼关四周看上一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地方可以歇脚。”随风轻叹了口气,他虽然身为天山派掌教,可是面对这俗世之中的事情,却也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