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块钱这么经花吗?】
【这可是现大洋,一块现大洋等于280个铜钱。】
【要知道,过去文三一天也就花个10个铜钱。】
【10个应该都不到,应该就是7~8个,他要省下两个作为明天的早饭钱。】
【像他这种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也不在乎什么积蓄和存款。】
【这么说的话,拉黄包车其实收入不低,一个月两块钱,就等于560个钱,今天文三这么作,也才花了二三十个。】
【他如果天天都这么花,估计撑不到月底。】
【并且他还得交车费呢!车行老板拿走了6成,他只能拿到每天收入的4成,所以说生活标准一下子降下来了。】
【其实它可以更省一点,如果家里有人做饭的话,每天4个铜钱就可以了。】
【他基本上都是买着吃,当然比自己开火要贵得多。】
【一个拉车的单身汉,哪里还有功夫做饭?】
【并且他连个媳妇都没有。】
【就这点钱怎么养媳妇儿?】
【所以说是个死循环。】
这个时候王晨看着观众们的弹幕。
也陷入了深思。
其实文三拉黄包车收入确实不算太低。
每天两块现大洋,吃饱喝足,然后略有盈余。
但是两部作品的金融体系一对比,他就有点糊涂了。
因为在我的一辈子里,后来福海当巡警,一个月都已经6块现大洋。
却被人人嫌弃工资低,根本活不下去。
两个金融体系似乎有点出入。
文三拉黄包车,一个月两块钱大洋。
并且还被车行抽走6成,也还能活得下去。
为什么福海当巡警,一个月6块钱,居然四处被人嫌弃没钱?
细细的一分析,王晨这才得出结论。
因为巡警有两个巨大的花销。
因为天天要在街上转悠,活动量跟拉车的没啥区别。
有事儿没事儿,还要追个贼,拿个脏。
遇到敢拼命的贼,还挺危险。
每个月有很多额外的支出。
比如说皮鞋钱!民国时一双皮鞋,价格可非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