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不同意的说道:“二伯,你不要事事都拿我家比,那我在钟山书院读书,跟府城的书院相比每年的花销更多呢!
还有我三姐的陪嫁,陪了多少你们也是看见的,还要准备五姐的嫁妆,我家也没有多少能随便动的钱财,但是我爹娘也没有说什么银钱为主之类的话,做夫子虽然没有做商人来的银钱多,可是身为父母是不会亏待了自己的女儿的。”
苏文谦这话说的有理有据,但是对苏有志来说根本没用。
原因很简单,苏有志是想找一个能长期源源不断为家中提供银钱的儿媳妇,商人之女自然是要比夫子家的女儿要好。
要说二房真的有那么缺银子吗?
看看二房家里的摆设也就大概猜到了原因。
瞧瞧就堂屋里放的山水画,不是什么名画,但总归也要几两银子,还有这案几桌子,都是用的梨花木,一套下来也要不少银子。
刚刚招待他们的茶碗和现在吃饭的碗,都是吉窑,这是上好的民窑,一套大几十两银子,甚至更多,他们家一年才能有多少收入,经得住这样大手大脚的乱花。
瓷器书画之类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大都是奢侈品,或许这些都是他们为了待客才买的一些好东西,可是这些并不是必需品,也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没有用这些东西来招待就会不高兴,结果到了现在才开始说银子不够使。
又要过好日子,又要担心银子,这能怎么办?
苏蓁也不好说什么,难道她要说:既然你们家没什么银子,那就不要买这些东西,不要乱花银子吗?
这话说出来定让二房还以为她看不起人呢?也不适合和她说,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别人花自己的银子买什么她还能管的着了?
果然,苏有志还是面露不愉之色,“算了,我说再多,你这些孩子都是不懂的,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反正我是不觉得夫子的女儿有什么好的,他那些读书人家的女儿还不好娶,不如家里有个铺子。”
话说到这儿,好像又僵住了,李氏见状,赶紧打了个圆场,说道:“算了算了,这臭小子的事情等会再说吧,咱们先吃饭,等会儿菜都凉了,就不好吃了。”
苏茹也赶紧接话道:“是啊,今日是请五姐过来吃饭的,五姐快多吃菜!”
苏蓁垂了垂眸子,应了一声,低头吃饭去了,大家也都动起了碗筷。
在唯有苏文涛的面色很是不好看,因为苏蓁的一番劝解,本来他想好好跟父母说的,然而还是差不多的结果。
这一顿饭吃的很是不平静,每个人都在想心事。
饭后,三房的一家人没有多留,只稍微坐了一会儿,聊了一会儿别的事情,就准备起身离开了。
末了,苏蓁想了想,还是说了一句,“二伯,二伯娘,家中是夫子做岳家,日后若是进了官场,他所教的学生也一样有很多都有官身,若结了这样的亲家,对日后的前途人脉是很有益处的。”
“这些都是能考上进士才行的,考不上都是白搭。”苏有志听完,不以为然的来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