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转头看一下张宇,问道:“小宇,下面的糯米砖多不多?”
张宇立刻回忆起地洞中的情景,他毫不犹豫地点头确认:“下面确实有不少糯米砖,一整面墙都是。”
这个年头,粮食紧缺,任何与粮食有关的事物都显得格外珍贵。
老支书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急忙催促村民们准备工具,准备下地洞查看。
不一会儿,一支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的队伍,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进入了地洞。
洞内昏暗,但随着他们逐渐深入,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震惊不已——只整整一墙的糯米砖。
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有人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他连忙爬出地洞,向外面的人大声报告:“好多好多!下面好多糯米砖!”
这一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在场众人忍不住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某种希望一样。
老支书这边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村民们清查糯米砖的存放情况。
而另一边,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谢家大队。
谢家几位长辈得知消息之后,匆匆赶来,步履蹒跚却难掩心中的急切。
他们刚踏进人群,还未等站稳,一阵兴奋的呼喊声便穿透了人群的喧:“4600个糯米砖,整整4600个糯米砖!”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般在老人们的耳边炸响,他们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皱纹间蜿蜒而下。
“晚了晚了!”一位老人颤抖着声音,泪水与话语交织在一起。
其佘几位老人也在一旁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无尽的遗憾与自责。
“要是早发现这些糯米砖,村里人也不至于要硬生生的熬过那三年,也不至于会熬坏了身子……”
他们边说边哭,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仿佛那段艰难岁月再次浮现在眼前。
他的话语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不少人忍不住嚎啕大哭,悲伤与遗憾交织成一片。
老支书见状,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那三年的艰辛犹在眼前,他深知老人们心中的痛楚,连忙上前,低声安慰道:“几位叔伯,别难过了。那几年在呢,咱们也都闯过来了,万事还是要向前看。”
在老支书的一番安慰下,老人们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他们擦干眼泪,相互搀扶着,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众人忍不住聊起了这批糯米砖的来历。
说什么的都有。
而几个谢家老人对视一眼,主动说起了谢家的秘密。
其实这些糯米砖也算是谢家祖辈给后代留下的一条退路。
每逢年景好时,谢家几位大户就会联手制作一些糯米砖,储存在专门的地洞里。
这些糯米砖,可以放置数年之久。
再加上每年新放入糯米砖时,会将原有的糯米砖检查一遍,将那些储存不好的糯米砖换掉。
当然这些换掉的糯米砖不会被浪费。
糯米可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细粮,又怎么舍得浪费。
这些被淘汰掉的糯米砖,一般会被分给族里那些条件比较困难的人。
碰上灾年,这些糯米砖就是救命的粮食!
谢家人之所以一代代传承下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这些糯米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