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什么特殊待遇了,上面16个姐姐,哪个姐姐出手教育弟弟,只要不是太过分,夫妻俩从来没有插手过。
之后的婚丧嫁娶,以及养老分财产,夫妻俩更是做到了公平公正。
提起这一点,张宇就有些莫名的感叹。
后世很多人说自己更喜欢闺女,甚至标榜自己重女轻男。
实际上呢,闺女的待遇确实不错,但是最重要,最值钱的房产却是默认要留给儿子。
这种情况,以农村更甚。
口口声声说着男女平等,等到最后,却仍然否决女孩继承财产的权利。
甚至很多老人口中的儿女平等,就是家里的房产和存款留给儿子,但是养老却需要儿女平均分摊。
可笑又可讽!
从这一点上来看,那对夫妻的思想比后世不少人还要先进。
张宇晃晃脑袋,想远了,不提这个了。
继续回想这夫妻俩干的那些奇葩事。
众所周知,除了那种依靠闺女嫁妆“发家致富”的人,闺女多了,光是结婚,就是一件愁事。
这一点,在招娣婶娘家表现的尤为明显。
16个闺女,要知道那可是整整16个闺女啊。
为了将16个闺女嫁出去,夫妻俩的头发都愁白了。
本地姑娘是不愁嫁,但挡不住夫妻俩在本地的名声太大。
整整16个闺女,不少人家找媳妇的时候,都担心闺女万一随一个亲娘的体质,以后只能生闺女怎么办?
他们可没夫妻俩这么有本事,养的活16个孩子。
别说16个了,就算是4个,不少人家也要省吃俭用才能养得起。
眼见着闺女们日益长大,慢慢成了老大难,招娣婶整日愁的不行。
为了将一群闺女嫁出去,老爷子那是绞尽脑汁,使了一个又一个招数。
招数太多,简直堪比嫁闺女界的《三十六计》,张宇就不一一说了。
光说说眼前这位招娣婶的往事,就足以代表整件事情的离谱程度了。
这位招娣婶是16个闺女中的老大。
她嫁人的时候,因为是第一个,老爷子的手段还在完善阶段,手段还算是比较柔和。
娘家还不是附近的鬼见愁。
当初为了将她嫁出去,夫妻俩可是跑遍了十里八村,亲自探查每一个适龄小伙子的条件和脾性。
那叫一个生怕闺女嫁人之后会受什么委屈?
几经盘算,老爷子给大闺女选择了本地的大姓——谢家。
至于其中有没有眼馋谢家小伙子多,打算等大闺女嫁进谢家,然后让大闺女做媒,把其余闺女也嫁进谢家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直至现在,整个谢家,与招娣婶同辈分的年轻人中,有5个娶了招娣婶的妹妹。
咳咳!
张宇举头望天,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大家不得而知,不过想必真的很有趣才对。
张宇也悄咪咪观察了那几户人家的情况,发现夫妻相处也没什么矛盾,也算得上是夫妻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