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茅塞顿开,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对啊!你说得对!我刚才忽略了这个问题。”
朱元璋身为当事人,此时才醒悟过来,不禁微微一笑。
他赞赏地看着朱怀:“考虑得比我还全面!做得好!他们现在已经没有资格作为国家存在于大明的南部边疆了,那里现在只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而已。”
然后朱元璋问:“你觉得改成什么名字比较好?”
朱怀思索片刻后回答:“安南国原本是交州之地,应当恢复古代的郡县制度,带给百姓新的气象,就命名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吧。”
朱元璋沉吟一会儿,点头赞同:“行,恢复古代郡县制度,带给百姓新的气象,就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他没有再催促朱怀立即行动,因为正值年终岁尾,打算过了年后再让他着手安排交趾地区的事务。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也需要好好琢磨一下,到底要用哪些人来协助朱怀治理交趾,毕竟管理这个地方不能没有人手。
夜幕已降临。
朱怀对朱元璋说:“爷爷,我去给您烧点热水,烫烫脚,让您早点休息。”
朱元璋笑着回应:“让仆人来做就可以了。”
朱怀回答:“您不是曾经说过吗?作为子孙后代,这些事情不是理所当然要做的吗?”
朱元璋赞许地说:“你这小子,讲起道理一套接一套的!好吧!去忙吧!”
此时,李景隆的府邸里,煤油灯依然亮着。
书房内,煤油灯光亮如白昼。
李景隆正在书房里翻看兵书,刚准备去洗漱,管家便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老爷,徐府来了一封信。”
李景隆愣了一下,不解地问:“哪个徐府?”
管家答道:“中山王府。”
李景隆拧紧眉头,问道:“徐辉祖?”
管家回答:“正是。”
李景隆身份微妙,他已经完全卷入了由蓝玉领导的淮西武人群体之中。
淮西武人群体与徐家的关系也很微妙。
燕王是徐家的女儿,而蓝玉实际上一直对燕王朱棣保持着深深的警惕。
在朱标还在世的时候,蓝玉不止一次向朱标表示,朱棣有篡位的野心。
然而朱标为人仁厚,并未对燕王进行过调查。
近年来,朱棣把北平打造成了固若金汤的地方,外部势力根本无法渗透进去一丝一毫,这让蓝玉等人对燕王的戒心愈发加重了。
由于朱棣既是徐达的女婿,因此对于徐家以及淮西人士,实际上内心都存有防范之心。
李景隆现在已经加入了由蓝玉领导的淮西武士集团,这样一来,他不能再跟徐家有所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