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孙子兵法36集 > 第十章 地形篇(第3页)

第十章 地形篇(第3页)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细致,那么士卒就可以同将帅赴汤蹈火;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一样关心,士卒就可以跟将帅同生共死。

解读: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处理将与兵关系的原则。将领只有如爱子般关爱士卒,才能使士卒与自己同生共死。孙子的这段论述,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人者制仁”的思想精髓。《六韬》中说:“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有过人的胆识,宽广仁慈的胸怀也是不可少的,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肯定只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业。这一点无论在军事斗争领域还是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出任钱塘(杭州)的地方官。当他上任不久后,掌管地方税务的官吏抓来一个人,是南剑州的举子吴味道。此人携带着两大卷物品,冒用苏东坡的名衔密封,上面写有“送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即苏轼的弟弟苏辙,时任职门下侍郎)。他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逃税。

于是,苏轼把吴味道叫到跟前,问卷内是什么东西。

吴味道惶恐地上前说道:“我今年秋天有幸得到推荐成为乡贡进士,同乡凑集了十万钱送给我,作为赴京师的路费。我用了其中的一部分钱买了二百匹建阳薄丝。但是考虑到沿途所有的地方都要抽税,到京城时恐怕剩不到一半了。于是私下想,当今天下名望最高,并且喜欢提携奖掖读书人的,只有先生您和苏侍郎了。即使这件事情败露了,也一定会得到宽恕。因此我就假借先生的名衔,封好了货物往京城而来。没想到先生您已经先来到这里任职,真是罪责难逃。”

仔细打量了一会儿后,苏轼笑着叫来掌管文书的官吏,把旧封除去,另题自己的新官衔,附上“送至东京竹竿巷”苏辙处字样的字条,并亲自给弟弟写了封书信,一同交给吴味道,让他带到京城去。

过了一年,吴味道考中进士,特地回来向苏轼表示感谢。苏轼非常高兴,两人成了至交。

吴味道进京赶考,冒充苏轼之名携带物品以图逃税,按律本当问罪,但苏轼了解举子的艰辛,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真心地对他提供了帮助。吴味道考中之后,自然不会忘记苏轼的恩惠。苏轼是出于同情才这样做的,但客观上又多了一个官场上的好朋友。

苏轼的这种同情,体现的就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认为,“仁”就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儒家思想中,崇尚道义、富有远见卓识和同情心、行为高尚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君子”。相反,唯利是图、目光短浅、行为卑下的人,则被看做是“小人”。君子是人人都愿意结交的,而对于小人,人们则往往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说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或者作为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了。

一般说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够体现出“仁”的指导思想,但“仁”比前者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不论是“己欲立”、“己欲达”,还是“己所不欲”,都包含有从自身考虑的直接的功利目的,即为了满足实现“己立”、“己达”或者避免“己所不欲”。而“仁”却常不包含明确的直接目的,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同情、恻隐等内在美德。同样,能够经常实行“仁”道的人所得到的回报,也不仅仅表现在一两件具体的事情上。

当然,以“仁”心对待别人虽然没有直接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毫无目的的。相反,有时候,仁慈的背后可以隐藏更长远、更大的目标。

仁义不仅表现在个人或者组织之间的交往中,有助于个人或者组织的长远目标的实现,而且还适用于组织内部,有利于协调内部的关系。在我国古代,把仁爱精神推及到政治领域,便是“仁政”。暴政失民,仁政得民,被认为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中国历史上,人民安定、政权稳固、生产繁荣、社会进步的所谓“盛世”,都是统治者推行宽松的“仁政”的结果。而国家灭亡,则往往是由于统治者暴虐,不能以仁义治天下的结果,史籍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以至于令“百姓弗堪”的夏桀,好酒淫乐、固执残暴的商纣,一意孤行、多行暴政逼得国人“道路以目”的周厉王,以及由于“仁义不施”而短命的秦王朝等。

当今的领导者,仍然可以从“君人者制仁”的谋略中得到启示。减轻被管理者或下级的负担,多体谅和同情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领导者的宽厚、仁义。只有从下级的切身利益考虑,关心他们的疾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组织能够齐心协力实现计划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

管理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用爱心对待员工,与员工像一家人一样建立“感情维系的纽带”。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者被员工认为更有人情味,他们受到员工的爱戴,员工也乐意为他们打拼。所以企业的领导一定要拿出笼络之方,关心每一位员工,关心的动作勿需太大,从一件小事开始就行:

“你真的找到最好的医生了?如果有问题,我可以向你推荐这里看这种病的医生。”

这是谁在说话?

这是谁在跟什么人说话?

这是摩托罗拉总裁保罗·高尔文在对员工们表达他的关怀和爱护。

只要高尔文听到公司哪位员工或其家人生病时,他就打电话这样询问:“你真的找到最好的医生了?”

由于他的努力,许多人请不来的专家被他请来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账单可直接交给他。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工人们最怕失业。为了保住饭碗,他们最怕生病,尤其怕被老板知道。比尔·阿诺斯是一位采购员,他现在的两个担心都发生了。他的牙病非常严重,不得已,只有放下要紧的工作,因为他实在无力去做了。而且,他的病还被高尔文知道了。

高尔文看到他痛苦不堪的样子,非常心疼:“你马上去看病。不要想工作的事,你的事我来想好了。”

比尔·阿斯做了手术,但他从未见到过账单。他知道是高尔文替他出的手术费用。他多次向高尔文询问,得到直截了当的回答是:

“我会让你知道的。”

阿诺斯的手术很成功,他知道凭自己的普通收入是难以承受手术费的。

阿诺斯勤奋工作,几年后,他的生活大有改善。一次,他找到高尔文。

“我一定要偿还您代我支付的那个账单的钱。”

“你呀,不必这么关心这件事。忘了吧!好好干。”

阿诺斯说:“我会干得很出色的。但我不是要还您钱……是为了使您能帮助其他员工医好牙病……当然还有别的什么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