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官引领着陆延来到丹陛前,停下了脚步。
陆延看到了金銮殿上年轻的天子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陆延低下头,对金銮殿上行觐见之礼:“臣陆延,叩谢龙恩。”
太监正要宣榜眼觐见,陆延连忙双手高举一本书册道:“陛下,臣呕心沥血十余年,终于成书,献于陛下,可一年平辽!”
“甚么!”
金銮殿上传来两声惊呼。
“大胆!”王承恩喝道,“金殿之上,岂容你放肆!”
崇祯的目光注视着陆延,大殿之中死一般地寂静,半响,崇祯才道:“拿来让朕看看。”
王承恩连忙快步走上前取了书册,快速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暗器或是毒物,这才回来龙椅边上,躬身将书册交给崇祯。
崇祯取来书册很快脸色变得铁青,而后又变得苍白。
“你不过十七岁而已,不通兵事,安敢言一年平辽?”崇祯道。
“便是袁爱卿也不敢夸下海口!”
陆延顺着崇祯的目光,看到了丹陛下的一个官员。
此人腰圆背厚、面阔口方、直鼻权腮、相貌魁梧,似乎有些眼熟。
“黄口小儿,安敢妄言误国!”
陆延心中一动,此人莫非便是袁崇焕。
“袁大人的计策虽好,然大明国库空虚,实在无法支撑长期作战。”
袁崇焕道:“鄙人袁崇焕,不才在辽东与建奴数次交锋。”
“不知道状元郎又有何功绩?你如此急功冒进,怕是要损兵折将,这才是大大不利于国朝!”
眼看着两人就要吵起来,崇祯总算还记得今日是金科取仕的日子。
“袁爱卿,你先去云台。”崇祯吩咐道。
袁崇焕看着陆延的身影,只能退出大殿。
崇祯的目光死死盯着陆延:“朕问你,何为穿越者?”
陆延朗声道:“大明朝国祚至今已有二百六十载,内忧外患,已近倾颓,我乃是应命而生之人。”
“我受太祖高皇帝感召来到此间,便是要廓清中土,再造河山,令日月重光!”
陆延一步步上前,他的身后突起火光。
崇祯定眼一看,惊得站了起来。
陆延的背后,一火焰升腾之间,构成一个大大的‘明’字!